愛河最初僅是一條淺溪可供渡船往來,日治時期曾加以疏濬成為運河,並定名為「高雄川」,
這是愛河第一次有正式的稱謂,但一般人仍習稱它為「高雄圳」或「高雄運河」。
民國37年在河岸靠中正橋邊,有人開設「愛河遊船所」供人划船遊河,
因時有情侶划舟談情說愛,口耳相傳後,有了獨特的名稱-愛河。
明鄭時期,當時的漢人移民將能夠行駛船隻的河道稱為港,
因此原本愛河由出海口到上游,被分為頭前港、後壁港、三塊厝港、新大港、烏魚港
以及田尾港,其行駛河段最上游為船仔頭,下游出海口,即今高雄港一帶的海域叫作「丹鳳澳」。
1895年日治時期以後,才擁有正式名稱—打狗川。
1920年日人將打狗改名高雄,因此改稱之為高雄川。
1912年日本人擴建高雄港時,將愛河從河口到川田橋(今建國橋)之間的河底挖深、河道挖寬,
主要用來運送木材。現代的愛河大約在此時才成形今貌。
1960年代因為高雄市的工業發展,以及隨就業機會而來的移民大量湧入,
加上當時的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尚未普及,使原本具有排水功能的愛河無法負荷這些污染源,
成為一條受到嚴重污染的河川,
隨著下水道工程的陸續完成,污染逐漸減少,高雄市政府遂在愛河周圍進行景觀重整,
使之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在2001、2002年連續兩年的元宵節作為台灣燈會場地之後,
目前每年在此皆有自行舉辦的高雄燈會。
高雄市政府為了進一步維護愛河整治的成果以及活化公共空間的機能,開始委外管理愛河兩岸
園道,透過民間專業導入軟硬體服務,使愛河兩岸的內容能更加多元及豐富。
民間公司在取得委託管理權之後,以過去在城市光廊維護管理的經驗,及尊重愛河主題與
社區的前提考量下,為高雄市民量身訂做了一處具現代設計感的活動區塊,
2007年06月開幕開幕以來,已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夜裡的愛河邊,歷史建築呈現出不同於白天的風情。
昭和十四年(1939)落成啟用的高雄市役所為日人大野米次郎設計,清水建設責任施工。
1992年市政府遷出後, 經文化界力爭、規劃為歷史博物館,於1998年10月25日正式開館。
1931年高雄州廳從鼓山遷至愛河東岸。光復後州廳改為地方法院。
民國77年收回鄰旁高雄戲院、空軍運輸站,拆除重建為目前地下三層、地下六層高雄地方法院。
多次前往高雄卻極少夜遊愛河,
此番才算真正有了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