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三年,依部議定:「福建臺灣各番鹿場閒曠之地方,可以墾種者,曉諭地方官,悉聽
各番租與民人耕種。」自此漢人即陸續進入草屯拓墾。
入墾草屯者多是漳州人,雍正初由彰化
沿八卦臺地東緣南拓,覓墾南投、萬丹地區,並向南至名間,又渡貓羅溪拓墾草屯西北。


乾隆二年解除攜眷入臺之禁後,開拓之勢大盛,濁水溪北岸以草屯為中心的漢人聚落,
至乾隆年間已向西拓至月眉厝、下溪州、頂
茄荖一帶,南及林仔頭,東達南埔與北勢湳。





草屯的聚落大部是血緣性的聚落,或者可以說聚落的血緣性相當高
大體而言,沿著烏溪南岸,西自石頭埔,經頂茄荖、田厝仔、新庄、番仔田、牛屎崎,東至
北勢湳,分佈著以洪姓為主的聚落,


沿著貓羅溪東岸分布著以林姓為主的聚落,包括北投埔、月眉厝、溪洲。
從草屯街沿著隘寮溪,
分布著以李姓為主的聚落,包括下庄、草屯、匏仔寮、南埔、頂崁仔等。



在草屯街區的南方以及林姓聚落的東北方則分佈著以簡姓為主的聚落,
包括新厝、山腳、林仔頭、中庄仔、阿法庄等。


入墾草屯的李姓祖先其祖籍地非常複雜,其中祖籍平和縣侯山十二世的李創,率子元光(李寢)
、元欽於乾隆二十年來臺,為下庄李氏之開基祖。



乾隆初年,彰化有吳洛者投資開鑿水圳,灌溉台中、大里、霧峰、萬斗六方面。
乾隆八年池良生開鑿北投陂圳(險圳),李創也率領鄉親全力協助,由烏溪引水,至茄
荖山
,穿山鑿石數十丈,流出灌溉七十二餘產之田,於乾隆十六年完成。




自嘉慶十六年(1811)起,李元光擔認總理並兼任此圳管理人,
其後由其後代七人相序繼承下去,由李氏家族每年輪流掌管,






嘉慶二十一年(1816)將從漳州取來的武財神趙公明香火倡建敦和宮

敦和宮主祀玄壇元帥,始建於嘉慶二十一年,光緒十年重修時,由草鞋墩、匏仔寮、
南埔、頂崁仔、北勢湳等庄民士紳鳩資修建,過去一直是李姓信仰的中心….



李定邦是下庄李家第五代,為李元光二房李東周裔下;
戴潮春起事期間,任北投保街長率鄉民防禦,賞五品銜。
光緒初,北投保北勢一帶賊匪蟠據,給匏仔寮山地10甲,勸其解散。

光緒十四年(1888)8月施九緞圍攻彰化縣城,以練首率勇赴援。
旋任北投保保安局長,負責地方治安。


其子李昌期為光緒二十年(1894)彰化鄉試秀才。
日治期間曾擔任草鞋墩區長的李昌期, 對教育亦頗有建樹,曾奔走爭取設置南投公學校
草鞋墩分校(後改為草屯公學校),今草屯國中(前身為草屯家政實驗學校)亦為其所捐建。

可說是草屯地區相當有影響力的家族…..


位於敦和宮對面巷內「三邊堂」是李元光派下三房<李東邊> 於嘉慶十二年所興建,
費時三年始完成, 故又稱之為「三房大厝


古厝原是一有門樓之三合院建築,屋頂為翹脊燕尾型,結構堂皇,美侖美奐;
據說建造之材料皆由大陸載運來台,窗扇木雕精緻, 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可說是草屯鎮內現存最老的古厝,也是下庄李家惟一留下來的祖厝…..



只可惜僅存正廳及門樓,殘破頹廢,岌岌可危;

對照其過去的輝煌,

不免叫人為之欷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