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有客家墾拓先民之一支,沿社子溪而上,至三溪(老坑、楊梅、頭重三溪)交會處河谷()
所見盡是結實累累之楊梅樹,乃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 諸協和墾團將當時已開墾完成三個村落
,由下而上分別命名為水尾、楊梅壢、老坑三庄,此楊梅壢名之肇始。


楊梅鎮舊名「楊梅壢」,起源於清乾隆時,由廣東人溫庭協、鍾朝和等所組織的「諸協和
開墾團,渡海來台開拓蠻荒野地,從現在的新屋永安漁港登陸,沿社子溪向內陸行,見滿山
坑谷結滿了彈丸般紅紫色果實的楊梅樹林,乃隨口而得「楊梅壢」的地名…..

在移墾的先民中大部分為廣東嘉應州屬的四縣移民,少部分為漳、泉的移民,
之後漳、泉人大多移民遷移他處,遂使楊梅成為客家庄。

現今楊梅市區的古厝僅存位於二重溪的劉宅「天祿堂」,以及水尾的鄭家老屋。



從楊心國小的聯外橋樑上向外望去,入目盡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
仔細一瞧,有棟紅瓦三合院佇立在稻田的另一側,與楊心國小遙遙相望,

這兒就是人們口中的「鄭家老屋」。

歷經風霜的老屋,磚瓦以不如昔日亮麗,
斑駁的圍牆已經裸露出圓形基石,顯示其歷史之久遠….






天祿堂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前面有很多棵大樹。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院牆,有著代表節節高升的竹節窗飾以及門柱,柱頂有一圓珠。





內埕兩旁的廂房柱礎刻有象徵事事如意的柿蒂紋,牆面是一丁一順的斗子砌。
廳堂正門為凹壽式,門前台階採用花崗石,配上雲頭裝飾石雕,門前柱礎有如意造型。




門額採用藍色為底,顏色非常顯眼。

門的兩旁也分別寫上對聯,正廳裡牆壁上的裝飾有很多的畫作以及書卷。 





山牆上有著代表明鏡高懸的懸魚,並築有鳥踏。
下方採用的是傳統的卵石牆基、搭配白灰牆,自有其素樸之美…..




附近另有一「鍾氏祖廟



鍾氏祖廟」是鍾氏鄉親聚會祭祖的祠堂,特色是建築中揉合西方建築工法,

不僅有三川殿及燕尾翹脊;筒瓦覆蓋,有滴水、瓦當及剪黏;石柱牆壁則採磨石子處理,
祠內中央供奉微子公神祖牌。


廟前有一大水池,旁邊涼亭可以供人休憩。


前面提及其先人鍾朝和為早期開發當地的墾首代表,

如此的宗祠,據說周邊土地俱為其祖嘗之地;

正代表其家族之勢力…..




另幾處不知在楊梅那裡拍到的古厝;

隨意的邂逅,

不經意就遺忘…..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