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口大池塘水面遍佈野菱,當時先民稱之為「菱潭陂」,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
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先民深
感其靈驗,後稱此潭為「靈潭陂」。

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發現潭中出現有黃龍出沒,因此改名為「龍潭陂」,
(穿鑿附會之說吧?) 又稱為「龍潭庄」,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龍潭大池北鄰中豐路、東鄰神龍路、南到滿月橋、西鄰農田,面積廣達十四公頃;
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南天宮猶如守護神般,庇祐著龍潭人。

龍潭鄉公所於民國六十年為了發展龍潭鄉的觀光事業,將它規劃成為兼具水源灌溉和休憩
功能的遊憩區,也成為了龍潭鄉著名地標。

近幾年來,龍潭鄉公所積極打造大池的新景點,陸續完成的是緊鄰神龍路的觀景平台,
木製平台猶如巨龍般蜿蜒盤據大池的池畔,輕倚橋欄眺望落日,盡攬龍潭之美。


大池的另一側原先是逐漸荒蕪的簡易公園,經過規劃公司的精心策劃,休憩綠廊、
濕生植物區、兒童遊戲區、碼頭廣場、情人庭院區等景點陸續完成。

今日的龍潭大池不僅是當地人休憩釣魚的好去處,不少外地人更是慕名而來。



從刻有觀光大池的牌匾處進入,首先看到的是一潭碧綠的池水,
池面上還有許多人在划船遊憩,悠閒自在,無拘無束…..


大池的西北側建有「雨賢館」一座,是為了紀念1906年出生於平鎮山仔頂的鄧雨賢。

鄧雨賢是著名台灣民謠「望春風」、「雨夜花」等歌曲的作者。

雨賢樓於2003年由另一位龍潭出身的文學家鍾肇政所催生,
館前設有一座望春風碑,由鍾肇政親自題字。

館旁另外立有鄧雨賢的半身雕像一座,雕像底座刻字之標題為「龍潭的傳奇人物-鄧雨賢」,
是第一位被塑立銅像的台灣本土音樂家。





 

沿著池邊往內走,經過翠綠的樹林,映入眼簾的是壯偉的吊橋,
吊橋橫跨兩岸,經由吊橋連接兩岸的南天宮與湖濱公園。






立於吊橋之上,可綜覽龍潭大池的景觀,落日餘暉時,可以欣賞夕陽。



此番落日時分造訪,清風徐來…..

只為感受龍潭大池的另一種風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