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善化老街逐漸告別繁華,昔日光環已然不再,老舊的建築物也顯露斑剝痕跡,
卻是善化一度風光的最佳見證。走在中山路老路,除了展露歐風的老建築,充滿傳奇色彩
的三級古跡慶安宮,不僅曾是荷蘭人的天主教堂,並留有一口紅毛井。
明崇禎二年(1629)荷蘭人伐目加溜灣社(即今善化)後,並於1636年在此開設『荷語教習所』
傳授荷語(新港語),並掘『荷蘭井』供飲用水用,
現今存留在此廟牌樓前『荷蘭井』之遺跡可資佐證。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復台後, 親率何斌、馬信、楊祥等將領,帶銃手三百、牌手
三百、弓箭手三百,親至目加溜灣社巡視撫番。
明永曆二十七年(1673),台灣文獻始祖沈光文,寄寓社內教學行醫十五年,
對本地文風之提昇頗大…..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台灣府改建「文昌祠」於「荷語教習所」原址,分東西廊,
主祀文昌帝君,內設學堂,以教育地方推行儒家教義為主。
嘉慶十五年(1810)興建慶安宮於文昌祠址。
由臺南府天后宮乞靈天上聖母香火為前殿主神,並移營盤尾噍吧哖大武壟巡檢司衙內
關聖帝君,並納赤山龍湖岩觀音佛祖、註生娘娘及五文昌星君等合祀後殿。
慶安宮是一座三落三間起廟宇,仍保有傳統磚木構造為三川殿、拜亭、正殿及過水廊。
目前大部分構造為同治元年遺構,石構造部分則為嘉慶年間遺構,部份構造則是
民國三十八年重修所作(如: 拜亭藻井及部分石堵)。
三川殿的木構造雕飾極為優美,大門兩側作木雕窗,拜亭跨距極大,作四方轉八角形
藻井,正殿內側作三通五瓜式棟架,神龕面雕飾精緻,
屋面現為琉璃瓦,玻璃剪粘比例造形相當優雅。
拜亭、藻井、正殿木構以及府城已故名畫師潘春源所繪之壁畫,
均極優異,具有藝術價值。
也是該廟宇最為可觀之處…..
民國86年經行政院內政部審議通過,
指定為第三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