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兩百年歷史的方家古厝,位於關廟東勢村,為昔日台南縣列冊有名的老厝。
方家始祖來自福建漳州,於明崇禎時來台,宗祠相傳由一位獲得鄉進士的裔孫於乾隆時期興築,
被稱為『香洋方家進士第』,勢力頗大又位於台南府城東,當地因而命名「東勢村」,沿襲至今。



根據歷史的記載,關廟區早期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舊墾地,

在明鄭時期因漢人自臺江內海(今安平),溯航新港溪(今鹽水溪),及其上游許縣溪(今之
許縣溪)進入新豐里,墾荒聚落稱香洋社(明鄭氏臺灣軍備圖記內之小香洋民社)。




明鄭時期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實施屯田制,當時的關廟隸屬萬年州,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台灣府台灣縣轄制,先民在此設立「山西堂」,主祀關聖帝君,廟堂
一帶便俗稱為「廟街仔」,也稱為「關帝廟街」…..





光緒年間改制為台南府安平縣,日治之後,關廟隸屬台南縣,
大正九年(1920) 時隸屬台南州新豐郡,此地易名為「關廟」,設「關廟庄」。

乾隆十六年,大潭埤一帶風景秀麗,農業發達,曾被列入台灣八景之一的『香洋春褥

春耕時稻香遍佈,『香』即稻香,『洋』形容稻田遍佈廣大,
是古地名『香洋』之由來。




方家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十一都石碼鄉,渡台祖胤祉公率男丁渡海移民來台,初居
於保西里南潭社(現歸仁區七甲村),時為明崇禎十四年(1641)。





 

據推測,
方氏宗族應是於清康熙雍正年間
遷居香洋,而後在此開墾,繁衍後代子孫。

方家來台的第三世開伯公(諱名邦泰),曾獲「歲進士」的封號,


後裔方家樹並於光緒年間獲頒「朝元」的匾額,

正廳內懸掛「一鄉善士」 及「德門積慶」 二匾也反映出方家行善鄉里,門風廣受稱許。


該厝當時被稱為「台灣府東門城外 香洋 方家進士
 
可見方家在台南府城東門城外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關廟歷史悠久的望族。

古厝建築為素樸的三合院,兩側翹首的燕尾使得方家宗祠顯得格外醒目。






順道造訪了臨近聚落–南花里的「盧家古厝」;






以及臨近的古厝群……


只能說本能性的反應,
讓行程多了一些駐足處。

(部份資料引用自: 319旅行事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