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中國境內發生流寇李自成亂1644),清兵入關,福建廣東居民恐遭戰禍,乃於明永曆
十八年間(1664)跟隨鄭氏東渡,實施屯田政策,開發台灣各地,各開墾地自然形成點狀村落。
鄭氏陸軍中權鎮在鳳山小竹下里建立「中權莊」進行屯墾,構築村落,從此定居。

鳳山小竹下里,為今大寮鄉南端與林園鄉全境,
此次所墾,也正式啟動了林園地區的開發。

日治後,明治28年(18946月隸屬台南縣鳳山支廳小竹下里管轄;


明治34年(190111月隸屬鳳山廳小竹下里林子邊庄
明治42年(1909)為台南廳鳳山支廳小竹下里林子邊庄;







大正九年(1920),隸屬高雄州鳳山郡管轄,稱為林園庄,並設置有庄役場。




港埔的黃家江夏古厝,位於港埔里港埔一路78號,即頂厝灣下方港仔埔港出海口右岸處,

(頃刻在維修中)


坐西望東,興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是屬於燕尾式屋脊的傳統建築,歷經一百六十年
的發展,形成一規模龐大的建築組群,擁有號稱全台第二大的「大埕」。





(以上照片引用自網路)

前後中心軸線上計有五進廳堂,四個庭院,左側有三條護龍、右側有七條護龍(俗稱竹篙厝)
,建築物成長方式以增建橫向護龍為主,為標準的漳州合院模式。

壁堵上磚砌的樣式在金門民居建築中至為普遍…..



林園地區的黃姓分為
大黃(指江夏萬戶)」與「黃(指紫雲三公)」兩個派別….

前述的黃家古厝正是其中大黃的祖厝;門額上留有江夏字樣。



江夏萬戶黃」屬貴族世家,以仕進、經商為主,子孫較會讀書做官,如林園歷任鄉長黃萬教
、黃清景、黃兆呈及縣議員黃順成等都是出自江夏萬戶黃氏;

黃家江夏古厝開基祖黃君公,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小溪鄉車路墘。
乾隆二年(1737)時值45歲偕母渡海來台,至小竹下里港仔埔庄頭開基,至今已經是第十二世,
距今已兩百六十
八年。




黃君初來臺時,並無大規模興建房舍之舉動,直至長子黃敦朴之孫黃學(第五世)始建大厝。

黃學為當時港埔地區的大地主,並擁有自己的船隊,航行於台灣及大陸之間,從事商業貿易
(輸出以蔗糖、稻米為主)。黃學因無子嗣,故而認養其二哥黃詩之長子黃弁為養子,黃弁因而
承黃學成為家族之核心。




傳至第七世,進而以黃遜人為主。
黃遜人(贊元)是黃君次子黃光鎮之第七世子孫,為清末秀才,娶妻蔡茶、林春花,生八子,
因事業發達,空間不敷使用,故而至祖厝之東北方(港埔港對岸)興建二層樓安記棧

屋頂「翹脊燕尾」代表官位,明間大門門楣上方置有泥塑扁額,內題「江夏」二字,





大門兩側有紅磚組砌之斜紋卍字(上)及龜甲紋(下)對看堵為裝飾,萬字表平安,
祈求家道平安,百歲長壽之意;

裙堵泥塑璃虎圖案,窗楣泥塑著書卷及花鳥表富貴各式圖案,簡單的線條,
含蓄中帶著俊秀,更顯古撲的風格。



第二進為五開間十五架,牆身為紅磚及姥石古石,中央為廳,左右為房,正立面為
洗石子,腰線下以不同顏色構成立體方格圖樣,腰線上以勾縫將壁面分割成水平帶,
正面壁前有簷廊,左右兩端為方柱,中央為圓柱,柱上端女兒牆有泥塑花飾。



祖厝保存完整,其規模龐大,發展歷程久遠,仍保有原興建時的古樸風味。

走進古厝,看到駐駁的牆面,從牆面的建材可嗅到不同時期之修葺痕跡…..




位於港浦二路另有一處古厝,

壁面及山牆幾乎均由洗石子作為裝飾,依其建築樣式應是日治後期所建,

不過現今亦呈現荒廢之窘況…..



門額同樣塑有江夏之堂號,無疑也是大黃(江夏萬戶黃)衍派裔孫,

想當然爾,在日治時期應也是當地仕紳代表;

只是資料闕如, 無法進一步知悉。

(部份資料引用自: 戲說林園)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