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豐年路一帶,其地因建有周氏節孝坊,故名之孝坊。石坊為旌表節孝而建,清代陳玉麟之妻
周絹娘,年輕守節,事翁姑盡孝,經地方官轉報朝廷,道光三十年奉准建石坊,咸豐十一年坊成,
光緒二十四年遭颱風吹毀上層,餘迄今皆完好。


民國六十四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在坊上立『周氏節孝坊沿革記略』碑乙方。
民國七十四年,內政部正式核定為三級古蹟。


周絹,淡水人,生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享年五十九歲。



周氏早年嫁到台北府淡水廳芝蘭二堡北投頂庄陳家,丈夫陳玉麟比他小兩歲。
陳家祖籍在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廳,家裡以「陳柏記」作為店號,經營雜貨業。
陳玉麟只有二十五歲就過世了,留下年老的父母和兩名幼子,讓周絹照顧。




丈夫去世時,周絹只有二十七歲,就開始守寡。
她立志要獨立撫養幼子,謹守節孝。以一介女流,上要侍奉公公婆婆,下要撫養兩名幼小的
孤子,還要負責一個家庭的生計,十分辛苦。她侍奉公婆非常孝順;撫養兩個孩子,也都有
成就,所以被大家所稱頌。





周絹守寡三十二年,獨立支撐一個家庭,到孩子長大,成家立業,始終沒有改嫁,
這在古時候是一位能夠堅守貞潔的婦女。



周絹過世以後,她的節孝事蹟符合設立牌坊來表揚的規定,所以由當時在內閣中書服務的
陳維英,秉呈上級機關,請求建立牌坊來紀念、表揚周絹。

後來由當時的禮部在道光三十年(1850),共同擬定公文准予建立牌坊。
周絹還受到皇帝的誥封叫「周太儒人」。


不過當時並沒有馬上建立牌坊,而是延遲到咸豐十一年(1861)才由孫子陳稟文、
陳文華會同陳益勝、陳益洽共同立坊。

節孝坊建在北投頂庄,也就是現在北投區豐年路一段六十三號門前。





 聖旨  天旌節孝  凜冰  比玉   淒風  苦雨

旌表臺灣府淡水廳故儒士陳玉麟之妻周氏

登禮部職名  閩浙總督劉韻珂  福建巡撫徐雄畲  福建學政黃贊錫

   福建藩司陳慶偕   臺灣知府史密  淡水同知黃開基 

   淡水訓導吳文焯     道光三十年臘月題准建坊

內親叔母外戚妻姑卅載獨歌陶鵠  上孝尊嫜下慈孫子九原不愧梁

誥制奉政大夫鄉進士孝廉方正內閣中書國史館分校

  代主事欽加五品銜前閩縣教諭仰山賞院  維英敬題

讀詩至共姜篇心堪印白  修史入列女傳顏不汗紅
  
乙卯科鄉進士內閣中書國史館分校宗姪  霞林敬





節孝坊的形式原來是四柱三間三層,是全省唯一採用觀音山石建造的牌坊。
日治時期因為大地震,牌坊上層倒塌,聖旨及檐頂掉落地上;由孫子陳文華拾回去收存。

後來再由陳文華的兒子陳丕號等將它遷移重修,現在又移回北投豐年路上了,
現在所見的孝坊為四柱三間三層五簷式牌坊。



周氏節孝坊雖然經歷了多次的浩劫,

卻還能夠繼續保存下來,實在是具有重大的意義….

儘管時代已遠逝。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