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生宮舊名五穀先帝廟,是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明末、同安漳州兩縣先民移民至
淡北地區,後來漸漸擴展到唭哩岸,為祈求地方安寧、五榖豐收而建廟,歷經四次改建才有
今天的規模,此廟之存在可證明唭哩岸地方是以往淡北一帶最早的農業發祥地。


唭哩岸(巴賽語:Ki-zing-an)是台灣舊地名之一,(指海灣之地的意思)
聚落中心位於今立農里、東華里一帶,
範圍可及尊賢里、立賢里、吉利里、吉慶里,行政區域屬於台北市北投區。




1949
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廢除舊地名,改為目前地名「立農」;
清代乾隆初期迄今仍被稱為北投五大角頭之一。


明鄭時期,為防止清兵進攻,曾經遣將駐兵、招來佃農開闢農田;
清雍正年間,在此開七星墩圳灌溉,唭哩岸成為淡水河北岸農業發祥地。

唭哩岸在《淡水廳志》記載為「奇里岸庄」。

兩百年前,由福建先民渡海來台,從淡水河口進入,開發關渡、唭哩岸一帶,
因唭哩岸的地理之勢,成為先民進入台北開墾的第一站。

據《淡水廳志》記載:「淡水開墾,自奇里岸(今唭哩岸)始。」
由此可知,唭哩岸是漢人在台北地區最早開發的地點。




早在清初,此地就有條「唭哩岸街」(今立農街),它是淡北最早的市街,
也是當時由台北進入淡水的商旅必經要道(淡北古道),搭配船隻運行八仙圳和清水圳,
淡水河的船隻在此裝卸貨物和休憩,當時唭哩岸設有商店、客棧、酒家,景象繁榮。





 

今日,在立農街約在立農國小以東部分前稱為頂街街內有慈生

座落於立農街一段的慈生宮(原址位於現今吉利公園),又名「五穀先帝廟」,
為本區最重要的廟宇,亦是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寺廟。




慈生宮主祀神農大帝,又祀觀音、媽祖、福德正神、虎爺……等。
有三百年歷史的慈生宮,流傳著許許多多有趣的傳說。

最膾炙人口的典故包括有: 關渡二媽回娘家、虎爺顯靈請戲班、先帝公除蟲害等。



廟內除有扁額「育我蒸民」、「護國佑民」等數方外,還有許多饒富興味的對聯,
暗暗點出慈生宮及唭哩岸本地之特色,值得細究。

慈生宮歷經五次整修,可惜均未能保留古蹟,甚是可惜!



廟中最為特殊的是藥籤,分婦科、男科、幼科、外科、及眼科。
從前乩童常被五穀先帝附身,能開藥方治病;但由於神明有時並未顯靈
乩童仍假裝神明
附身,替人看病。

為了改善這種情形,改由擲茭求藥籤,至藥房抓藥的方式,昔人寫藥籤,擲茭問先帝公,
填寫之藥籤正確與否,由此訂下現今的藥籤。

據說求得先帝公之藥籤治病,頗具療效。





左埕尚保留古碑記數方,見證其歷史及脈絡…..

是深具價值的古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