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姓大宗祠建造於清時,當時為台灣鎮總兵吳光亮和知府吳本杰連同吳姓族人共同建造的
,祭祀秦伯公為共同的祖先,為全台性的宗祠,也是吳姓家廟之祖。
宗祠被定為三級古蹟,
民國56年有整修過,但是拱門、庭院、還有古味的建築風格都完好的保存著。


全台吳氏大宗祠創建於同治七年(1868),供奉吳姓祖先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
祠內同時供奉吳姓人士之神位極多,其中包括保生大帝吳本
及吳鳳等。



吳姓大宗祠為五架的疊斗式架構,目前的宗祠為民國57年壇桌底下所起的無名大火後所重建的
,只有宗祠前面的平台以及欄杆以及門廊簷下的柱礎為舊有的原樣。



宗祠以正堂為主要空間,正堂面寬三開間,內鋪六角形素面磚,簷下的鋪面為磨石子,
前有庭院,室外廟埕前的鋪面為紅色的高壓連鎖地磚。




門楣上掛著「記首世家」匾,正堂神龕中為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畫像,左右兩邊
陪祀保生大帝及吳鳳,並有彩繪大師潘麗水所作之「真人煉藥」、「吳鳳成仁」壁畫,
中央樑上懸有「至德」匾,



門外的兩根柱子上分別寫著:

八閩孝子裔  三讓帝王家



延祀德無疆左昭右穆馨香遠   凌雲才少試聘魯觀周月旦評


台灣的「吳姓」多來自福建,尤其是明末,大批吳氏族人隨鄭成功前來台灣。
所以「八閩」用在楹聯上,指的是
來自福建地區的吳氏族人。




(內部照片引用自網路)

周代先祖傳至古公亶父,生泰伯、仲雍、季歷,泰伯、仲雍讓位給季歷,
後來季歷的孫子(周武王)討伐紂王,追封於吳,到了季札,因為他受封於延陵,
吳氏族人於是以延陵為郡號。




兩旁門柱上則有楹聯:
「泰啟綱長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


平常宗祠前的鐵門都是鎖起來的,
除了三月的春祭以及十月的秋祭外鮮有人造訪。

此次走訪同樣不得其門而入…..

無法欣賞潘大師畫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