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曆年間(1644-1662),鄭成功曾經兩次在福建沿海招募民眾渡海來台屯墾,當時共分
南北兩路,以承天府(台南)為界,展開大規模的開墾。南路人馬一部份在茄藤港或茄定港
(大鵬灣)上岸,一部份沿著東港溪而上,定居在後廓、洲子、力社,開始了崁頂的開發。
從東港溪向東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遠處一塊地勢特別高的坡坎,坡坎上長滿竹林,四周
地勢低平,有河水流過,雨季常淹水,獨有此處免於水患,就將此處取名「崁頂」,
取其地勢高適合居住之意。
清朝時代,崁頂庄已有倪姓和莊姓家族定居,經過不斷的拓墾,崁頂街以頗具規模,
為了維持地方秩序,清朝雍正九年(1731)台南府鳳山縣設下淡巡檢於崁頂衙門口,專門
負責緝捕盜賊罪犯,維持地方治安的重責大任,
當時所管轄的區域,包括屏東以南,恆春以北這麼遼闊的地方,
可以看出昔時崁頂的重要地位…..
早期先民定居, 鄉境原有崁頂、頭前厝、後壁厝、衙門口、田寮、瓦瑤溝、田心仔、
南望安、土葛厝、竹圍內、力社、崎仔頭、洲子、後部、溝仔底、北勢仔、頂頭仔、
過溪仔、油車庄仔、港東等大小部落共計二十個。
民國三十九年調整行政鄉治,正式成立崁頂鄉,
乃因崁頂地處鄉境中心位置,交通便捷,人口較眾,故命名崁頂鄉,
轄區原有部落整併,劃為崁頂、園寮、力社、圍內,洲子、北勢、越溪、港東等八村。
古厝位於南州交流道下來不遠的地方…..
發現該古厝也是非常偶然的機遇。
有關該古厝的介紹闕如,無法進一步知悉更多的訊息;
但見三合院古厝前有門樓,額曰「銀同安溪」,說明了祖先的淵源;
銀同就是福建省同安縣 過去屬於 泉州府轄區內五個縣之一.
(其他四縣為晉江.南安.惠安.安溪)
也就是說銀同是 同安 的雅稱…..
倪氏為黃帝後裔邾武公次子之後,以國名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辭源》所載,春秋時期,邾武公將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
山東滕州境),建立郳國,為邾國附庸。子孫以國名為氏,稱為郳氏。
戰國時郳國被楚國所滅,為避仇改氏為兒,再後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
漢初有御史倪寬,其先即為公子肥後裔。
正廳上有「鴻禧」題字,但求生活平順已矣。
形制完整,目前尚有人居住,
對於外人突來的造訪,倒也平常以待,頗為親切。
對於旅行中的偶然發現,
驚喜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