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中,康熙三十五年繪製的台灣輿圖已出現「港東里」(今崁頂港東一帶)名稱。
崁頂」地名,最早出現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 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卷二,規制志,
頁四○‥「社倉,一在港東嵌頂。一間」…..

社倉」係指清代地區的官方糧庫,由此推斷當時的崁頂已有相當的發展。

乾隆二十三年(1758),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記載:
淡水巡檢司在大崑麓〈今枋寮鄉大庄村〉。雍正九年建,今賃公館在港東里嵌頂街。





崁頂村今日尚有「衙門口」聚落,東港內關帝庄亦有「本司衙」地名,概是地名由來。

日治時期(1904),崁頂由「阿猴廳潮州支廳」管轄,包括崁頂、過溪仔、洲仔、力社等庄。




大正九年(1920) 改制歸「高雄州東港郡新園庄」管
理,在日本治台保甲制下,
新園庄長由官派的日本人擔任,並將新園庄東港溪以南的地區設力社、洲仔、過溪仔、
崁頂等大字,即俗稱「下四保」。





光復後,以東港溪為界,將原來的新園庄分出崁頂與新園二鄉,
將原「下四保」轄區調整改設八村,即力社村、圍內村、洲子村、北勢村、港東村、
越溪村、崁
頂村、園寮村等均隸屬崁頂鄉地方自治轄區,

其中因嵌頂聚落位於境內中心,人口較多,交通便捷,故以崁頂為名。

其中港東村是一處擁有不少古厝的聚落…..

港東位於東港溪以東之沃原; 居民均為農耕為主,漁、牧、商為副。
居民中閩籍佔多數,羅、鄧、曾、黃等姓氏為大姓。

古厝群中除較為知名的羅家古厝外(請參閱另篇文章),尚有一棟羅家祖厝。



羅家祖厝,原建已逾百年,屋主曾為日治時期東港郡新園庄庄長<羅喜>,
與「羅家古厝」羅才同為羅氏親族關係,同為日據時期崁頂百甲大地主之一。

古厝為七開間左右雙護龍三合院,但左右外護龍應是後來加建之格局,
從斗子砌牆與平砌磚牆的差異,即可判別為不同時期之建物。

羅家祖厝年久失修,僅正廳每日仍有族人燒香點燈祭祀,左右內外護龍均呈現
荒廢狀態,而偌大的宅院,不難想像昔日各房人聲鼎沸的盛況。



古厝雖然斑駁破落,但窗楣上多處精美泥塑彩繪,尤其左右內護龍正面馬背
下精美的磚砌「壽」字窗櫺,依稀可見往昔美宅的痕跡…..

(部份資料引用自: 阿達碼的天空)





游走於聚落巷弄之間, 不同時期的建築樣式,可以看出當地昔日之盛況。

另一處宅院中有著日治時期流行的巴洛克建築語彙,





規模形制雖不如羅家古厝豪邁大氣,卻有其小家碧玉的韻味;







觀其郡望,同為豫章,顯然亦為羅家之古厝….


由此可見整個聚落中,羅姓不愧為一大宗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