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柑里在日治時期稱山柑庄,此地名源起甚早,在《淡水廳志》書上就有記載。
日治轄區包括今新復、山柑、田心三里。位於房裡溪中游及網狀支流分布間,海拔為六○至
八○公尺,地名據說源起於一道卡斯族之語音。

另依據《 淡水廳志》所載,七里香俗名「山柑花」,又名「山礬花」,
因種植之處,蠅蚊不生,且可以辟除癘瘴。




日治初期所修纂的《苗栗縣志》也把「山柑」視為一種樹名,但並非果樹。
可見地名之來由與當地開墾之初,遍植某種樹木而得名…..



山柑庄在以前為大安溪與房裡溪交錯河床內的一船型孤島,周圍均為石礫沒有土丘,
唯獨庄內土厚近丈,又地勢高過四周河床地,幾不淹水,原為平埔族聚落。




之後因為王家先祖王業旭在此定居,繁衍子孫,全庄均為王氏居民,
故有有「山柑王厝」之稱。





今五鄰所在,位於山柑庄北緣之地,昔日稱作學仔口,即私塾所在之意,




也就是日治時期「愛竹山莊」之所在,由主人<王清淵> 在此設立私熟教授漢學,
並與外地文人雅士在此賦詩吟唱酬酢,門生最多時約有一百五十人,分早、日、
晚三班教學,每童每月束脩斗米。




此外,亦設有館、武館,號召庄內子弟習戲或武術,
前者除庄內節慶自娛外,偶亦外出酬神演出。

山柑王家自九世祖<王業旭>自泉州安溪遷居開始,世代蕃衍生生不息迄今。
愛竹山莊」建於大正初年,為王家十三世孫王清淵所興建,作為推廣漢文之據點…..



王清淵先生,字泉如,文學才高學識淵博, 昭和七年(1925) 在此集結騷人墨客數十人,
成立當地主要的詩社—「蓬山吟社」,積極推廣傳統文學。



山柑王厝聚落約略有二十餘戶,三合院多採座北朝南的格局;
各個三合院前均留設有寬廣之內埕, 可見當時農業生產之繁盛及多功能須求;



位於中心位置的合院,未設門樓而是採門柱作為入口界定; 
據說其正身廳堂是整個聚落最早興建的屋舍,然近年以大加整建。







 
王厝建築屋身多採承重牆系統,出檐做法採斗型構件支撐屋檐, 稱之為出屐起;
屋頂堆為硬山式, 屋脊則採馬背型的形式,未有過度的裝飾。

聚落左側有一合院,雖已荒置,卻可見其裝飾之精緻性…..



門額上可見「三槐世澤」泥塑,門聯及左右廂房門題均完整存留,見證昔日之氣派。

可惜正身後檐及屋頂已然塌陷,屋身已隱沒於雜草之間。



昔日書院位於聚落曲徑之內,正身及其左右兩廂堪稱完整;
牆上的匾聯及書畫題字顯示其深厚的人文氣息。




正身門楣上書「三槐家風」,門框以灰泥處理,門扉則塵封已久。

前檐採斗子牆作法,牆面採紅磚疊砌之面貌,上段則刷以白灰;
兩側開有竹節窗,以凸顯主人愛竹之意…..

山牆設有鳥踏,上方開以六角形之綠色釉面陶窗,上段有山花及捲雲之裝飾;

據悉,屋身門額及書畫題字多出自於鹿港書家<王席聘> 之手筆,

可說是展現其藝術成就的作品。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