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山,舊稱「摩里沙卡」。一個隱含濃濃秋意的地名。位於花蓮縣鳳林鄉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開
從花蓮市區到林田山
1小時。位置在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的河谷地,日治時期在萬里溪發現溫泉,
先行修建旅
社經營管理,到民國
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開啟了林業之始;為台灣第四大林場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
規模僅次於八仙山
、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早在1918年,日本人就在當時稱為「森坂」(日文發音「摩里薩卡」)的林田山進行伐木。


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
也為林場工作人
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
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





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但隨著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的實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漸漸散去,一併帶走原有的繁華,




但林田山仍舊保保存了最完整的
伐木場景與意象,原始山川景觀、豐富的自然生態、
早期的檜木房舍和運載鐵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由於聚落風貌與九份相仿,



近年來許多人也會用『小九份』來稱呼它,讓這裡成為許多人懷舊的好地方。

其實,林田山就是林田山, 無須藉助九份來提高名聲 . . . . .





林田山自有其獨特的一面

日治時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灣興業株式會社」造紙原料供應不足,
於是選擇東台灣林田山事業區的鐵杉及雲杉為造紙材料,並以此為基地開始伐木。






林田山林場開發於日據時代,其管理單位歷經日治時「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與「台灣興業
株式會社林田山砍伐事業所
」,到光復後的「台灣紙業公司」與「台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及隸屬林務局之「林田山林場」、「林田山工作站」、「萬榮工作站」,

民國9012月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屬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轄區之「萬榮工作站」。


林田山的伐木聲已遠去,昔日的繁榮景象,只有深藏在曾落腳在此的人們心中。





因此,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民國九十年起將林場規畫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有計畫的將林場歷史保存下來,經過多年的努力,

儼然成為一所林業的博物館 . . . .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