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內最大的禪院與最具規模的廟宇。普濟禪院為古翬飛式
佛教建築,保存著明清南方廟宇特色。普濟禪院始祖為石濂大汕16331705),屬禪宗南禪曹洞宗。
普濟禪院的主體建築分為三殿:大雄寶殿、長壽佛殿; 以及
供奉觀音大士、十八羅漢的觀音殿 . . . .


普濟禪院、媽閣廟蓮峰廟並稱為澳門三大古廟
1992年,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






普濟禪院
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廟貌巍峨,深入三進,橫連幾座。
其起源追溯至明天啟七年(1627),禪院現今仍存有一塊刻著 :天啟七年七月吉日立,祀壇
字樣的石碑。






該禪院屬禪宗南禪曹洞宗,經歷多次重修。





道光二十四年(1844),美國外交官<顧盛> 和兩廣總督<耆英> 在此禪院簽訂不平等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以強迫中國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國領事的裁判權。
1994年,禪院於當時的簽署地方立一亭碑,以記此事。



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
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頗具規模,澳門地區罕見的的佛寺叢林建築群。





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
殿旁懸有一個銅鐘,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
殿頂檐頭瓦脊,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
 



 




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眾生的精神。





 

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臺,樟木雕塑。
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態活現…..






除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建築和雕塑之外,禪院還藏有不少珍貴經卷,
以及名家留下的字畫,均為澳門重要的文物。

匾額之多,也是頗有可觀….




中國畫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寓居於禪院內作畫授徒。

大師及其徒關山月,嶺南三大詩家中的陳恭尹,學者章太炎等人作品懸挂於殿堂。




觀音殿正是禪院的正殿,
每逢觀音誕期,香火鼎盛,善信絡繹不絕,場面熱鬧非常。




 
澳門傳統廟宇當中,大多設有「觀音殿」或「觀音祭壇」,
但「向
觀音借庫」和「拜觀音誕」的習俗,卻只在普濟禪院和觀音古廟兩處流傳。
此種相約俗成的規矩,早在清代已經形成,一直沿續至今。




這兩座廟宇,經常被混稱,但一般而言;因普濟禪院軒堂宏偉,故人稱之「觀音堂」,
而同街不遠處的觀音古廟,雖是專供獨尊觀世音菩薩的廟宇,可是其廟堂淺窄殘舊,
故被人稱作「觀音仔」。





據考證,在明天啟年間普濟禪院(觀音堂)尚未建立時,澳門半島的望廈村民,就在當地
的龍脈星巒「燕子巢」(又名燕巖、燕嶺)下,修建了「觀音神龕」頂禮膜拜,
其後並集資營建了「觀音古廟」。



儘管現今的「觀音古廟」是清同治六年(1867)香山翠微鄉名宦 <吳應揚> 所主持
集資重修擴建而成。

仍無法否認古廟的淵源…..



正殿稱之為「水月宮」,除了觀音菩薩,還供有呂祖先師和財帛星君,
右側有則城隍廟,原屬觀音古廟偏廳,現時雖然分立,但兩廟仍然相通。



廟內中庭兩棵參天巨樹,穿越簷頂,巍峨非常,

成了廟中獨特的景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