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總署大樓(葡萄牙語:Edif?cio do Instituto)俗稱議事亭、市政廳Leal Senado
曾稱市政廳大樓、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等名稱;位於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
大樓曾作為澳門議事公局(又稱議事公局、議事會)及市政機構的辦公場所。

前回匆忙路過,不知可入內參觀; 徒然錯失一窺堂奧之機會…..


民政總署大樓始建於1584年,原是明朝宣讀命令以及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
1784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大樓的地皮外,並修建為一座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大樓,
成為當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實行自治及辦公的議事公局大樓。

1876年,大樓因日久失修以及受到颱風破壞而進行重修;
重修後的大樓加入了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特色;
1940年進行大修後的大樓及其外牆是為現今的大樓面貌。


民政總署大樓除了作為市政機構辦公大樓外,也曾作為博物館、郵電機構、衛生機構、
法院及監獄等用途,但其後都一一被遷出



目前的民政總署大樓的牆身外貌於1940年重修後保留至今;




大樓在建築平面上為三進空間規劃…..



第一進深是為中央門廳,而中央門廳之側是為展覽廳及公共空間外,二樓是為會議室
以及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經過梯級拱洞則為第二進。


第二進為大樓的行政區域及大禮堂所在地,樓高則較第一進的建築為低。
最後一進深則是為大樓的葡式花園也由拱洞所連接;



建築帶有明顯的南歐浪漫色彩,白色的牆身、墨綠色的門窗,加上由花崗石線腳劃分
的立面,給人一種莊重平和的感覺。





其內牆自牆腳到腰部均貼上藍白色之葡國磁磚,更是典型的葡式裝飾手法,




館內鑲嵌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石雕,包括一個紀念葡萄牙亞維士皇朝莉娜皇后(Rainha
Dona Leonor
)創立仁慈堂Santa Casa de Miseric?rdia)的雕像,該石雕於1833年仁慈堂
大樓的教堂被拆毀時移送及鑲嵌至民政總署大樓之內。


另外,第一代關閘上的中葡文石雕也被鑲在大堂的牆上。

花園位於大樓的第三進深,是一個富有葡萄牙色彩的花園;
通向花園的鐵闡是手工精細的五金製成品;在大門兩側向花園的牆身有青瓷磚的裝飾。

花園中間有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石壁頂部雕刻著葡萄牙盾徽的噴泉外,
也有刻著葡萄牙盾徽的兩個圓型石球;


以及兩名葡萄牙著名詩人— 賈梅士狄若翰的半身石像。
 

民政總署大樓於2005715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