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斯定教堂」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1591年創建。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用
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
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後又以粵音轉稱龍嵩廟」。


據創建此堂的曼里蓋Frei Francisco Manrique)記載,
1586年來澳傳教的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在崗頂興建了會院及恩寵之母小堂。
初建時,由於以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看似龍鬚飄飄,故被稱為龍鬚廟,後被改成龍嵩廟




3
年後歸葡國人所有。
1589
年教堂轉屬葡萄牙修士後,1591年便在現址興建一座供奉聖母的教堂。
1872年,教堂的主堂和聖器室坍塌,於是教堂在1875年進行重修,遺留至今…..





教堂坐北朝南,後部有鐘樓,與街道成一夾角,形成前地空間。
教堂的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立面簡樸,總高約17米,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古典式構圖。


入口用雙柱,是石製的羅馬塔司干式,牆轉角有隅石,外牆面為黃色粉刷,
有許多卷渦形裝飾和白色線腳。頂部則是三角形山花,中間的神龕供奉聖母像。


教堂正廳為一層,入口有夾層,是唱詩席。
教堂內部結構與玫瑰堂類似,由兩排柱子將空間一分為三:
一個寬7米的中廳和兩個寬4米的側廊,長度相同。兩側廊為木拱吊頂,中廳則為平吊頂。


中廳內部還有四個小祭壇和一個八角形的木製講壇。
主祭壇寬闊而深遠(長20米,寬11米,高12米),供奉「苦難耶穌像」,
祭壇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裝飾為巴洛克風格,表面飾水磨石,地板鋪設馬賽克磚。





該教堂每年為期兩天的苦難耶穌像巡遊,有悠久的歷史,

每年四旬期的第一個周末,供奉在聖堂的耶穌受難像會被運到大堂;第二日搬回。

俗稱為「出大耶穌」(又稱為出大十字)





是澳門天主教會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教堂旁的「何東圖書館」為一處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圖書館,



建築物建於1894年以前,原為官也夫人D.Carolina Cunha)所擁有。
其後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於1918年購入用作別墅,曾在此定居(1941-1945)。

1955
年何東爵士病逝,後人根據生前遺囑意願將故居贈予政府作為公共圖書館用途。





 

歐陸風韻的建築樓高三層,前部有拱廊,

是典型的花園豪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