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原稱「沙轆」,為濱海漁村,原有拍瀑拉族百戶聚居,稱「沙轆社」,又稱「社口番地」。
明鄭王朝時,沙轆社發生劉國軒屠村事件,本
地的原住民平埔族遭到大力攻擊,僅剩六人

後續閩南、客家移民日眾,遂使大部份平埔族遷移他地,或隨而漢,此地因漸成漢人聚落。

漢人移墾沙轆,肇始於明末清初,但僅為零星的移墾而已;
較大規模的移墾活動
始於康熙末年以後






康熙四十九
年,晉江縣的周大養入墾沙鹿。雍正年間,晉江阮情等人入墾本鎮
乾隆初年,客藉吳瓊華入墾大肚台地山頂的公館
;陸續有同安蔡諒、安溪王杉才、南安李士瑞及梁銳、
梁返等人入墾本鎮,
漸漸形成漢人的聚落「沙轆新庄」。







在乾隆二十九年《續修台灣府志》有段記載
大肚街:在大肚西保,距縣北十五里。更北為沙轆社,有沙轆街。」
乾隆年間已形成「沙轆街」,足見當時漢人已大規模移入本鎮,漢人和社民接觸日漸頻繁。




沿用三百餘年的「沙轆」,到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去車字旁,改稱沙鹿庄」。
昭和十三(1938)商街雲集、店舖林立人口已超過二萬人,因而升格為沙鹿街。

在沙鹿交流道附近的路旁, 發現一處面積不小的古厝群, 部分屋舍已然傾圮 ; 





但細究其規模 , 無疑是名流之故居. . . . . . .

經搜集及研判, 幾乎可確定為前庄長< 陳添丁> 之故居 。







按: 陳添丁(1869 – 1933) ,係本鎮望族, 竹林里人,祖籍福建省同安縣。
娶妻清水源順蔡家,盛極時擁有田園百餘甲,年收糧三千餘石。

陳氏於明治三十四年 (1901) 出任日劇時期首任沙鹿區區長,時年僅三十一,後繼續改任沙鹿庄長
歷時三十三年之久
。日皇賞其功,授勳正六位、勳六等,其勳階高於當時郡守。







陳氏曾擔任大日本製糖會社沙鹿原料區首長多年,於大正五年(1916) 捐地創設沙鹿恆產信用組合
﹝現沙鹿鎮農會﹞,任首屆組合長;設立沙鹿天公廟管理委員會,擔任首任主任委員;
創立昭和客運會社,沙鹿鳳梨會社等,均擔任首任社長多年;又為大東信託公司主要發起人之一。





一生急公好義,性情豪爽,敬老尊賢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且自聘墊師在自宅設家塾,教導桑梓子弟

昭和十年,(1935) 中部大地震其家屬遵守遺訓,以私人財務救濟本鎮、清水、神岡等地災民數百戶,
救濟期間達二年之久,米糧多達一萬餘石。




古厝正廳雖已殘破 , 但院前的門柱仍能見其大戶人家之氣派風度 . . . . . .




搜集早期文獻資料: 說明此處為下菜園  陳宅 穎川堂 ; 九二一地震後已不再記載 ,
是否其毀壞正因為該場震災 ?

古厝其左 , 尚存較完整之三合院一間 , 門樓內埕, 仍可見其舊貌 。

似乎還在訴說著昔日的光輝歲月 . . . . . .





臨近的僅存古厝. . . . . .

位於竹林村的七賢路 ,

是否寓意於竹林七賢的高風雅緻?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