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眉里位於通霄東面,與銅鑼鄉交界。原名『烏眉坑』,昔為平埔族道卡斯社群分布之地。
烏眉是閩南語『烏牌』音譯,為土官之名。另一說法乃烏眉坑由南北並行兩谷所組成,主谷位南,俗稱
『大坑』,其形狀東狹西寬,成彎曲狀如眉形,山上樹木蒼翠如眉毛而得名。
通霄為典型丘陵地形,稜脈和溪流大多東西走向,道路也多循溪谷闢建。
『柑子窩古道』則是少數南北走向的道路,為昔日聯絡烏眉、楓樹、圳頭、土城等聚落的古道。
古道北起苗128線南窩橋,循苗36-1農路經受天宮、北坑、馬家莊,復循圳楓產業道路,進入柑子窩,
越過山稜,經圳頭南行,至城南里紅瓦厝,越過九力林橋,抵李屋公廳,再西行接苗121線。
此行全程約10公里,沿途可探訪曾家魯國堂、馬家莊和李屋隴西堂 , 以及苑裡東里家風等幾座古厝。
烏眉里, 原名為﹝烏眉坑﹞,據稱昔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烏眉番分布之地。
烏眉魯國堂奠基通霄鎮烏眉里第5鄰50號,苗128縣道6.4公里處南側矮崁下。
建於大正初年〈1912〉,
雖然歷經90餘年的春雨秋霜,舊貌猶存,非常難得。
曾家祖籍於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方郭都內西山 , 先祖於乾隆二十三年舉眷來台。
曾家為典型的客家三合院,正身三開間,落廒接左右橫屋,左兩落,右一落。
比較特殊的是外側有兩道圍牆、兩座大門,院埕也因此隔成外埕、中埕和內埕。
外埕前緣緊接著烏眉溪,佔地極為寬敞,右側有一通道,長約50公尺,
銜接苗128線。
外埕大門位居三合院左前方,左落橫屋山牆邊,地理風水上屬西南方。
以曾家坐向而言,烏眉溪環繞前方,依其流向,是左進右出,大門開在西南方,
喻有源源不斷,廣進財源之意。
內埕大門則開在三合院的正前方,正對內埕門的外圍牆上,奉祀天神。
天神位、內埕門、正廳門、正門同在分經線上,祈盼天官賜福,家運興隆 . . . . . .
烏眉魯國堂,沒有雕樑畫棟,沒有華麗外表,不過是一般所常見的傳統民居,
然而就維護傳統文化資產的角度而言,其價值並不遜於華麗的宅第。
留存在烏眉溪邊的『魯國堂』,在寬敞的外埕襯托之下,更顯現其雍容古樸之風貌,
然而,
心理不免要有如此之感嘆:
如此古厝的傾圮或是消失,似乎都將在不遠的未來。
途中可見的零星古厝建築 . . . .
在烏眉坑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