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三界壇一帶據悉乃嘉慶七年(1802) 漳州平和人李富所拓墾,爾後並修築大厝落地居此,古厝因地勢
較高在昔日稱之為「頂瓦厝」,而位於清水路一帶的李芑豐祖厝則因地勢較低而被稱之為「下瓦厝」。
 在金山磺溪平原上立足已逾百年的李氏古厝群可謂是北海岸的傳統民居中最具華美的代表 . . . . .



道光十一年(1831)鄉民籌建三界公廟於此,故早期此地名為三界壇

盛德廟又名三界公廟據說是臺灣唯一供奉祭祀三界公的廟宇。



李富同為李氏開基十三世祖,為李佈(芑豐古厝)的堂兄,


二人姓名在金山聖德宮內立於道光辛卯年的建廟捐獻碑上能見得,
碑文詳列李富現捐銀四大元,李佈捐銀三元,足證李氏家族在金山的富甲一方。








頂瓦厝為一進二護龍的三合院建築,現況多有改建,惟正廳整體保存完整,猶存古韻。



感謝島上旅行的jimmy 率先報導, 我等始能按圖索驥探訪此一古厝…..

在此也不得不引用jimmy的介紹,讓此篇報導更有其深度。



正廳面寬三開間,明間凹壽處木石雕刻精美,增添豪宅氛圍,舉凡雀替、員光、櫃台腳無一不雕,
連格柵窗旁的頂堵和塞板都施以雕刻,塞板作四季瓶,頂堵刻四蝠,所費不貲;




次間開竹節窗,面作斗砌磚,磚法排列特殊,以八邊型和十字型的紅磚為主,搭配成龜錦紋,
次間部分區域則施作連幣紋,其結構實用兼具藝術表現,可見匠師工法之高超。







正廳為穿斗式架構,瓜筒、束髓各具美感,其中一斗三升」的斗架雕工精緻,

廳內的彩繪多用黑漆,少數枋樑有彩繪圖垛仁繪以花鳥,採局部髹金的做法。








就在離開頂瓦厝之後,順道於附近,

找找是否還有其他的古厝…..

果然發現另一間古厝,門額曰「德昌居

古厝雖僅存正廳明間, 凹壽處仍然有些可觀。



此間牆面之裝飾紋徽,在台灣的傳統古厝中較為少見; 但卻普遍見於金門的傳統民居建築。






因未遇及可茲借問的對象,故而不知此宅主人姓氏為何?






可以假設的是:

此古厝興建之時,是否可能自金門聘請匠師前來規劃;
抑或是說: 興建此宅之人即從金門渡海而來, 落地開花之後, 為追緬故鄉老家, 便依樣起
造了此一宅第?


此事不過個人推測,尚待有心人予以查證…..


感謝jimmy提供此一古厝之訊息,於今也回饋另一偶然的發見;

正所謂: 投桃而報李。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