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天主堂隱身在關西鎮石光國小旁的巷道之內,從鐘樓門口的紀念碑文得知,教堂為民國四十三年
12月,由加拿大籍白智朗道納先生,為紀念其弟白樂默神父所捐建,是關西地區第一座歌德式教堂,
目前由韓國籍劉哲神父擔任本堂(含關西,石光,坪林等堂)神父,每週日上午830舉行彌撒祭典。

石光天主堂係由加拿大人白智誠.道納先生及夫人達蘭賽玲,於民國四十三年年十二月三日為追念
其弟弟白樂莫神父所捐建,特奉傳教主保「聖方濟沙勿略」為本堂主保。



民國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夜彌撒,正式啟用新設建落成的石光子聖方濟各沙勿略堂,
這是在關西地區第一座教堂,當時就有二十四位教友領洗。

隨後鎮外各地陸續建有小教堂數座…..





教堂外觀算是維護得相當完好,歐風古典的建築,
兩側水管翻修後,原本的紅土陶製水管,多半改用塑膠明管,因而顯得有些突兀。



教堂旁的幾棵龍柏樹,還有圍牆邊的秋千架,早已不見了,
如今地面鏟平鋪設水泥,停車挺方便的,可是卻少了些綠意;



大家若見過關西天主堂, 當查覺兩者之間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其時關西天主堂正是以石光(舊稱石岡子)的天主堂為雛型所建造….

高聳的塔樓搭配石砌的門牆,空間挑高設計,在教堂側面配以修長的半拱玻璃窗,
夕陽西下形成獨特光影,深具哥德式建築之美,佇立在純樸小鎮格外耀眼,成為當地的地標,



根據教會的歷史沿革:

民國四十三年(1954) 加拿大籍耿天道、馮道南、法良、葛民誼等四位神父抵達關西,
數月後翁德昭、陳興華二位神父暨龍在田修士相繼前來。

為與當地居民溝通, 遂開辦客語班; 延聘國小教師梁木森等數人,在南山里教授客家話。  



次年因教友日漸增多,乃於石光子興建「聖方濟各沙勿略堂」(今石光天主堂),
並由葛民誼神父擔任本堂神父。 

 

 

再次年(1956) 4月耶穌聖心天主堂」(今關西天主堂,又稱為本堂) 始落成…..

在距離不遠處的坪林路邊, 有一座同樣也有 50 年歷史的坪林天主堂,
此教堂迷你優雅,開車經過很容易就把它忽略,但這裡卻是個攝影取景的好地方。



坪林的天主堂,從外觀上來看,還算有點造型
只是隨著人口的外移,教友的急遽減少,一週只剩下做禮拜的時間才開放,
要進去參觀,還要挑時間…..





第四、六任主持本堂是戴愛華神父(1961-1964),個子矮小,留著白鬍子很像聖誕老人,
其人便是坪林天主堂的建造人,當修士的時候,時常頭痛,因有恆誦念玫瑰經而獲得恩寵,
豁然痊癒,並完成神父的培育。


戴神父一生恭敬聖母,因此把坪林天主堂奉為「玫瑰聖母堂」。
 

但其建築反而較接近新埔天主堂的風格……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