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社,屬於平埔九族中道卡斯 (Taokas) 族的一支—  後龍五社之一。
地理位置 分布在苗栗縣後龍鎮新港地區〈大部分區域在今新民里、復興里校椅里及埔頂里一帶〉。
分為東、西兩社,為苗栗縣內最大的平埔族聚落。

道卡斯族的範圍南起大甲溪,北至湖口台地、楊梅鎮、龍潭鄉一帶,南北長距離約一百公里。
東部以南北第二縱向山脈、關刀山山脈、八角崠山脈、獅頭山至新竹關西鎮的馬武都坪一帶,
西至臺灣海峽。

道卡斯族含括台中縣、苗栗縣、新竹縣、部分桃園縣。
主要活動範圍以沿海一帶及丘陵各河谷沖積成的平原為主。



道卡斯族分為三大社群,分別為竹塹社群、後壟社群、蓬山社群
後壟社群活躍於今日苗栗縣境內,分後壟、中港、新港、貓裏、嘉志閣五社,
貓裏社在中苗、清苗、綠苗、高苗、新苗、玉苗等里,嘉志閣社位於苗栗玉清、嘉盛等里。

其中的中港社,即在於今後龍中港中華里一帶;

新港社則在今後龍新港一帶(臨近豐富車站)…..



後壟社群,大致分佈在中港溪與後龍溪之間,幾個社之間具有很接近的地緣關係。
後壟社群的地域,在康
熙三十年代就已經有漢人入墾,乾隆年間達到全盛。

雖然如此,
後壟、新港兩社仍然堅守族群界線,到日治時期還是具有特色的平埔族部落。

新港社內部又分東社與西社,主要的家族是劉姓。
苗栗縣長<劉政鴻> 正是出身新港社的道卡斯族後裔





北勢溪,沿著崁頭厝的丘陵地,流經土乞仔,沿著平埔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的邊緣,
流至下溪洲匯流至後壟溪。

後龍北勢之地名,即現今的後龍豐富





新港分布於新民里、復興里一帶,昔平埔道卡斯族新港
社之所在地,後逐漸歸化為漢民。

新港社早期以西社為發源地,後遷東社,日治時期居民約二、三百戶,現有三、四百戶,
目前東社比西社繁榮得多。


新港社原平埔族的各項節慶習俗,已因平埔族的歸化而失傳,數年前尚存有以卵石砌成的
圓紋花樣,跳舞場遺跡,現已拆毀消失;

住家也多改為新式建築,徒留幾個老地名-東社、西社、公館埔、社腳-供人憑弔而已。



新港社也曾經是馬偕繼淡水及五股坑之後,在北部宣教所建立的第三站
設教大致於同治十一年(1873)四月。



道卡斯族的傳統祭儀為牽田祭 k h a n t i a n ) 和清明祭祖patai),
新港社到日治時期仍保留賽跑、
全村男女連臂唱歌跳舞等習俗。

戰後傳統祭儀和語言、風俗,幾已蕩然無存。

近來,在縣長的帶領之下,陸續恢復一些傳統的祭儀…..


如今聚落中仍保有一些傳統民居….

豐富站原名後龍驛,大正十一年1011日因海線設立同名驛站,遂將此站改名北勢驛
後龍驛和北勢驛營運時,除了原本搭載乘客外,還會運載後龍農產品到外地,同時也攬運新港河
從公司寮港用船隻運抵的貨物轉運,貨物營運讓當時的豐富站風光一時,

但自從海線通車、新港河口被颱風淹沒之後,貨運營運也跟著一落千丈,
從原本主要的貨運轉為經營乘客為主。




北勢站名一直用到民國五十六年十月十日,地方反應此名不雅,於是順從名義,
以當地里名命名,改為豐富站,一直沿用至今…..



站前零落的商店, 見證其短暫的輝煌歲月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