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水神社」的正式名稱為「圓山活水頭」。其中「圓山貯水池」興建於七十年前,為台北
最早的貯水池;「圓山水神社」亦歷經六十年以上歲月,見證了台灣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地處
優雅環境,鬧中取靜,規劃為休閒運動公園,亦可兼顧於古蹟之維護,可說是一舉兩得。


圓山水神社的歷史,得從台北的自來水歷史說起。

台北現代化的自來水供水系統,是從明治四十年(1907)開始興建,當時台灣總督府在公館
附近設置「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利用引擎動力的抽水機,抽取附近新店溪的溪水,完成了
台北水道」工程,每日可供應2萬噸的公共用水,可供應全市12萬人口使用。




 
1920年代,台北的人口已突破20萬人,公共用水嚴重不足。
於是總督府另覓水源,在大屯山南麓的竹子湖及紗帽山發現豐沛的湧泉,於是開始規劃興建
草山水道系統」,昭和三年(1928) 4月正式動工,將陽明山的湧泉輸送下山。








水源經從草山走水管路下山至天母,然後沿著中山北路輸送「圓山貯水池」,
然後再經由「明治橋」(中山橋)跨越基隆河,將水運往台北市區。

草山水道工程歷經四年的興建,終於昭和六年(1931)大功告成。





由於工程艱難,興建過程中有工程人員因此不幸殉職。
後來由自來水公司的員工募捐,在圓山貯水池旁建立這座圓山水神社,祭祀水神,
以祈求草山水道營運順利,同時也撫慰殉職工程人員的亡魂…..






圓山水神社位於捷運淡水線「劍潭站」附近的山坡上。
從劍潭站下車,往中山北路方向望過去,對面馬路山腳下有一棟醒目的白色建築,
就是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分處,圓山水神社就位於這棟建築的後面山坡。






圓山水神社落成於昭和十三年(1938),雖然只是一座小神社,但神社的格局完整,
從參道進入至神社,上下分三層,參道入口旁有手水缽,石階旁左右各有一座石燈籠
,由當時水道課的同仁所捐獻。





 

拾階而上,至第二層平台,入口有一對狛犬,由日本商社行號所捐獻。




狛犬岩石歷經70年的風霜,長年風化及蘚化,浸染出歲月的滄桑。
再拾階而上,來到最上層,左右側又各置一座石燈籠。

參道的盡頭就是神社主殿。



圓山水神社和日治時期私人宅院內的小神社,或公司廠區內小神社一樣,屬於私有神社,
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本殿、石燈籠、洗手缽、狛犬、社名碑等等該有的一樣都不缺。





石燈籠現存共四座,神社前面兩座,階梯入口兩座。
在入口的這
兩座,正面刻「奉獻」、「水道課現業員」。
而上方神社本殿前的兩座石燈籠,正面刻「獻燈」、「水道課有志」,
背面刻「昭和十三年四月吉祥日」。


主殿為一座青瓦紅柱小亭子,是戰後所重建的, 反倒顯得不甚搭調。
是美中所不足之處…..

圓山貯水池」位於圓山水神社旁。
日治時
期所建立的「圓山貯水池」,有人稱之為「台北第二貯水庫」,
原因是因為當時還有個第一貯水庫—「台北水源地」,也就是現在的自來水博物館園區。





貯水庫圓形拱門上寫了「活水頭」三字,是由昭和六年時的台北市尹<武藤針十郎> 所題;
此高塔功能應為曝氣,塔後方的方形高起建築底下,就是貯水池,從活水頭下方門縫還
隱約可以看見底下的通道,並能夠直接看到對面的出口。





貯水池的旁邊,有間規模較小的八角形配水井,主要功能是調配出水的水壓和水量。





圓山水神社環境清幽,又充滿歷史意境,頗值得一遊。

神社旁的「圓山貯水池」古樸的高塔及六角調整井,都是極珍貴的歷史遺跡,

值得細細品味。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