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鹽鄉名乃因初墾時一帶為蒲鹽菁茂生之地,故而得名。或說入墾初期為鹽分很高的荒埔地,因之得稱。
附近一帶往昔屬於巴布薩平埔族(Babuza) 馬芝遴社社域 。漢人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莊。
雍正年間(1887),埔鹽鄉隸彰化縣馬芝遴保及二林堡。乾隆年間改稱為馬芝堡 以及二林上堡

巴布薩族主要分布地為大肚溪以南至濁水溪間,據有彰化縣坑平原大部
其主要聚落如下:東螺社(彰化縣頭埤鄉番子埔)、二林社(彰化縣二林鎮)、眉裡社(彰化縣
溪州鎮舊眉)、半線社(彰化市)、柴仔坑社(彰化市大竹阿夷)、阿東社(彰化市大竹番社口)
、馬芝遴社(彰化縣鹿港鎮)、貓霧捒社(臺中市南屯區附近)。

舊稱為竹頭角的大有庄」,
乾隆年間起,就已是馬芝遴保下八個庄頭之一; 可見其開發之悠久….


陳順昌號」(德星堂) 的主人<陳奇灶>曾擔任保正,並經營油車行致富,是當地地主仕紳。

此宅建於大正十三年(1933),為傳統三合院格局,內有院門,外圍也有一大門樓,上題有陳順昌號。
此宅的防禦性極高,外面植以刺竹,內有兇惡猛狗,還建有一個銃櫃,

古厝內院門樓剪黏作「德星堂」。

正身面寬五開間,前有軒亭,護龍間天井設有牆門出入。
宅內有許多精緻木雕、石雕,彩繪繁多,多由知名匠師所為,此正是該古厝深具價值的文化資產。

陳家祖籍來自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三都東嶺社 ,來台開基祖<陳子拱> 於乾隆四十八年
(1783) 率三子自泉州渡海來台發展 ,初居於代馬崙仔腳。

之後陳子拱之二子 <陳公顓> 以及三子 <陳公誌> 來到彰化平原開墾 ,並於此地購置田園 . . . . . 

陳公誌為竹頭角開基祖, 留有六子, 陳家自此分為六大房。
其中長房為<陳侯仁>, 陳侯仁生有六子, 其中三子<陳可清>可說是克紹箕裘, 繼承了父業。

古厝的起造人「陳奇灶」正是陳可清之么子。

按: 陳奇灶(1873- 1951) 以油車起家, 經商有成 ; 明治三十七年(1904) 擔任瓦嗂第四保保正 ;
    之後又歷任瓦嗂第三保, 及西勢湖第一保保正, 大正九年(1920) 捐地興建「埔鹽庄役場 」;
    大正十四年(1925) 任埔鹽信用組合長 ; 昭和元年 (1926) 再度榮膺 埔鹽庄農業副組合長。

陳奇灶長子<陳添旺> 昭和五年(1930) 擔任大有庄保正 ; 次子 <陳添進> 大正十三年 (1924)
擔任埔鹽庄書記 , 後選任埔鹽信用組合理事, 保甲聯合會會長 , 以及埔鹽庄協議會員。

陳順昌號為一三合院雙護龍建築 , 大正十二年(1923) 至昭和元年 (1926) 由陳奇灶所興建 。

前院的虎邊有門樓 , 外門樓門額上書有 「陳順昌號 」; 門內上方則書有 「紫氣東來 」;
為昭和十年( 1935) 鹿港書法名家 <莊煥文> 所題  . . . . . .

三合院前門建築精巧, 簷下採出簷斗拱的設計 , 門額書有德星堂字樣。
正廳為三開間建築 , 步口廊採捲棚形式 ; 正門有六扇窗, 上方的花鳥凋棵栩栩如生 。

步口廊之傳統木結構有著精美的彩繪作品 ; 正廳內彩繪也是頗為精彩 ;
是大正十二年 (1923) 至大正十三年(1924 )間 , 鹿港彩繪匠師 <郭新林> 的作品 ;

正廳牆面有多幅鹿港書法名家< 鄭貽林> 的作品 . . . . . .

龍邊護龍則有鹿港書法名家 <王席聘> 的墨迹。

資料顯示陳宅並不開放供人參觀,因為特殊的機緣才得以進入參訪。
( 剛好內院有小孩在嬉戲 )

參觀當中惡犬狂吠,多少影響好整以暇的心情 . . . . .
不敢多作停留。

儘管如此, 還是覺得不虛此行 。

臨近的另一處古厝 . . . . . 

合院形制雷同於街尾的< 穎川世澤> 陳家古厝群,

裝飾性顯然較為平常了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