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村」正是現在的「埔鹽鄉新興村」。葛伯納夫婦在民國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1957-1958)
在「福特基金外國地后訓練獎學金計劃」的獎助下,從美國遠渡重洋來到臺灣鄉村從事十六個月
的田野調查,並以「民族誌」的方式深入研究臺灣鄉下人民生活情況而寫成了「小龍村」一書,

在美國成為研究臺灣農村人民生活很重要的史料…..

此棟古厝是路過時發現, 發現門樓外有導覽牌,
於是停車暫借問…..

根據已七十幾歲的葛伯納教授表示,他們來到臺灣以後,曾陸續在臺中,彰化、雲林等地方尋找
心目中具有某些特點的臺灣農村,這些特點包括居民要原籍大陸,以便熟悉大多數村民和村裏食
、衣、住、行與婚、喪、喜、慶各方面的文化生活。

同時,村民在文化和社會兩方面要相當保守,而且盡可能另外就是不要太接近大城市,
又不要在地理及文化方面和臺灣生活的主流隔絕。


最後,葛伯納博士夫婦選上了現在的「埔鹽鄉新興村」。
那時,新興村人口約為六百,和全省絕大部份地區居民一樣,村民都操閩南語,祖先約在二百
年前從福建泉州一帶移居台灣,以上這些條件完全符合葛伯納夫婦的要求。

成書之當時為免造成困擾,創造了「小龍村」這個虛擬村落…..

新興村原名「下庄仔」,屬「瓦嗂」聚落,本來和北方的「盧厝」叫「頂庄」合併一個村落,
日治時期開闢員鹿路時,下庄在員鹿路東邊,地籍圖上屬於瓦嗂村於是併入大有村,而盧厝
則屬牛埔厝不能合併一村,台灣光復後再創立新村,命名為「新興村」



新興村全村的宗教信仰中心是主祀「馬府大使公」的「仁興宮,每年農曆四月廿四日是
全村村民共同祭拜的大慶典,熱鬧非凡。

馬府大使公」來自福建五通廈門林邊社,為本村康姓來台祖<康松仕> 恭請來台之保安神,
只因為康姓是本地主要的姓氏…..

曾作為「葛伯納舊居」的康家古厝,是醫生康明田之私邸,因葛氏夫復的借住而聞名;



葛伯納(Bernard Gallin) 擔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分別於一九五一年榮獲紐約市城市學院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又於一九六一年再次獲得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

從一九五六年至今,曾在臺灣市區和鄉村做過許多次實地調查,研究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變遷。
近年研究鄉村人口遷徒市區、鄉村發展等問題。除著有《小農村﹣蛻變中的臺灣農村》一書,
還寫過不少關於中國的文章,並將它發表記載在《學術性期刊》、《研究論文集》。


 

古厝屬三合院形世,前有一門樓….裝飾方面並不是太華麗,

如今院內雜草及膝, 解說牌已沒入草叢之中,

看來作為社區發展之重要資產,還需要多一些關注以及預算。


康家古厝因葛伯納而知名,但知道的人已越來越少了


 

0

2 留言

  1. long.yii 2018 年 5 月 9 日 於 下午 2:20

    這個康家古厝,已經賣給建商,夷為平地蓋販厝了,空留遺憾!

  2. long.yii 2018 年 5 月 9 日 於 下午 2:20

    這個康家古厝,已經賣給建商,夷為平地蓋販厝了,空留遺憾!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