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中華映管楊梅廠的回善寺,根據寺前石碑所記,初創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是一處百年古寺,
原名聖帝廟,是一間主祀關聖帝君的宮廟,而後來因為歷史變動的種種因素,現在改祀釋迦摩尼佛,
配祀其他民間尊崇的歷史人物及神祇之道教寺廟。




清乾隆年間,諸協和墾業團體(由鍾朝和溫廷協
墾首)到全山環翠的壢谷中拓墾,發現遍地楊梅樹,
紅紫
果實纍纍,遂在溪河邊築屋而居,口語相傳稱為「楊梅壢」。

由東而西,自山間流出,統經壢谷中第一條河稱「頭重」,第二條河則稱之為「二重溪」;
河水流經之處分別稱為「
頭重溪庄」和「二重溪庄」,回善寺就位於二重溪溪畔之地。

回善寺左廂房的入口門楣上,仍可見到這塊陳舊門牌,上面刻著「二重溪」的字樣。

昔日寺內深幽的庭院、八重櫻盛開的美景與古樹遮蔭,為楊梅地區一處僻靜之遊賞景點。

近年因闢建闢外環道,庭院一半己成道路,加上附近工廠不斷擴建,環境已不如從前寧靜深遠。
 
在車水馬龍的塵境之中,仍不失其幽靜之氛圍;

尤其是山櫻燦爛之時,襯著古寺苔庭,仍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佳處…. 

回善寺」建築造型是四合院樣式,分前殿、天井、後殿。左右廂房中間,各有一塊空地,
前庭非常空曠,有石椅石桌數張,人工池塘上橫臥「回善橋」一座,步橋而過,石雕宮燈,
分侍左右,「安養堂」,「延壽堂」更在廂房之前。

整個寺院的樑脊幾乎部由木料建築而成,能保存八十幾年,實在不容易。
進入殿宇之前,曾發現詩偈,透露著無限的禪機。



回首仰名山盡是莊嚴佛地  
心歸正道何殊清淨法身


回復閱真經參明妙旨違生缽   
善修得至道悟徹禪機石點頭

紅瓦斜簷的回善寺,無論是燕尾或鞍脊,都有相當突兀的造型,
寺牆上的精緻雕塑,甚至龍柱石獅皆是手工極品。

回善寺原名「麟鳳宮」日治時期由主任委員<吳新蘭> 先生向主管官署桃園廳申請核准。

廂房的牆上仍留有當年所刊「贈與契字」及捐獻有功之人士名單的石碑。

右廂房牆上也有石碑,石碑中記載1900年草創寺廟,1905年募資建前殿, 1908年申請許可

改建後殿,碑中紀錄著各代住持推動建妙的經過,第一代住持吳新蘭即立「贈與契字」的人。

第二代住持阿祥為立會人。第三代住持吳玉珍也是吳氏家族,
建廟始末也都完整詳實地紀錄在石碑當中。



民國82年寺院以「佛教寺廟」申請登記,然而從祭祀神祇來看,其實是佛、道兼具的寺廟。

二月時節,古寺的前院粉紅遍佈,山櫻盛開的景致,猶如來到日本的寺院,
庭院中釋迦摩尼佛兩側的櫻花盛開綻放…..

那樣的夢幻情境,讓人拿起相機快門直按,留下最美麗的畫面。

即便是舊地重遊,即便是偶意路過;

仍不禁為之駐足。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