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可說是台灣最古老的鄉鎮之一,原居住有西拉雅族,在鄭芝龍、顏思齊來台前(1621)已有
漢人移民進入,是船隻進入八掌溪的集散地。 最早稱大龜肉庄(疑為西拉雅人稱潟湖之轉音),
後改為大圭壁庄;清雍正年間設鹽水港堡, 所形成的街市稱之為鹽水港街

鹽水一地,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名。又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稱之為「月津
、「月港」,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諺,繁華一時。



昔日鹽水港港務鼎盛,人煙稠密,據傳曾達五萬之多,藏興街面倚港口,為斯時最繁榮之街道。
其次以水手舟夫集居的東安街和以產米粉著名的東興街,由大陸( 主要為廈門及泉州 )或沿海
各港口駛來之船舶,在此卸下布匹、陶瓷、酒類、菸草、木材、中藥、鴉片等。

之後再裝上蕃薯簽、赤糖、米、竹筍、福肉等出海。一時商貿繁盛,行郊林立,門庭若市。
著名之郊商有五郊( 糖郊、敢郊、水()、米郊等)之多。

八角樓」位於中正路轉中山路入口處,是二層樓木造樓閣建築,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 ),
當時正是鹽水港最繁盛時期,屋頂造型呈八角狀,故稱為八角樓

建造者便是大糖商<葉開鴻>及其子<葉瑞西>、<葉百畝>、<葉春庭>、<葉澄波>等人,
共費十年才完工,可見工程之浩大。

窗漏、門窗、梁柱等細木作,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鹽水八角樓原為鹽水葉家大宅的第三進部分,日治時期便已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以「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的名義指定為史蹟,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5月公告為古蹟。
該建築曾入選為臺南縣歷史建築十景與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可說是鹽水鎮最著名的地標 。


日據初期「伏見宮貞愛親王」曾駐守在八角樓 , 並據以為指揮所 ,
昭和十八年(1943) 設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石碑 ,
紀念此一段事蹟 。


如今,石碑仍立於庭院之中…..



八角樓旁的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橋南老街位於鹽水港的舊港口邊,是鹽水地區最早的一條街道,是清代通往南部鄉鎮的
交通要道,昔日商家林立、商賈大戶錯落,相當熱鬧。

老街因位於興隆橋之南而得名。
有清一代,不僅往返台灣與福建商船在此靠岸,同時也是當時台灣南北往來車輛唯一通道,
風光一時,有「南瀛第一街」之稱。

如今時代變遷,橋南老街早已沒落,不過當年流行的混合傳統街屋,至今仍屹立。

在主屋與街道間延伸成一座單層的單坡向屋簷,古稱「亭仔腳」,供行人遮陽避雨之用,
老屋店鋪正上方能保留當時儲存貨物的矩形樓井,令人懷念。

橋南老街見證歲月滄海桑田,這裡有百年打鐵老舖,有清代街屋建築,更有一群熱愛鄉土的人
設置的人文咖啡,

在鹽水,別行色匆匆,原汁原味的老街值得我們一一探訪。

順道造訪舊港口岸, 追憶昔日月津港之舟楫之盛…..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