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英雄史詩鉅作《賽德克‧巴萊》,內容拍攝的是大家所熟知的霧社事件,魏德聖導演以八千萬元
鉅資在林口山區整地,打造出一萬二千坪,約計三公頃的影視基地,建設出台灣日治時期霧社街道以及
公學校等場景,由國際知名日本美術指導種田陽平設計,極具時代感是台灣難得一見的電影場景。



該部電影的發想, 首先是在2003年曾經以一支5分鐘試拍片喚起大家的注目…..
當時觀看過短片後便引頸期盼這一天的到來。

從當時開始籌備,但終因募款不足而暫告中止;所幸,魏德聖改以執導首部劇情長片《海角七號》在2008
上映並創下全台最高國片票房紀錄後,重啟《賽德克·巴萊》拍攝計劃。

全片從最初發想、史料彙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製完成,前後超過12個年頭;
其間人力、各項動員與後續困難籌資過程、以及高達7億新台幣的成本預算等,一開拍就持續受到各界關注;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開啟的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豐富的山林礦業資源,對各原住部落採行嚴酷
的理蕃政策,賽德克族逐漸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搬木頭服勞役,不能再馳騁山林
追逐獵物;女人必須低身為日本軍警家眷幫傭,不能再編織綵衣。

最重要的是被禁止紋面,完全失去成為「賽德克·巴萊」的傳統信仰圖騰,無法成為「真正的人」。
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見證了30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
的日子,心中反抗的種子逐漸萌生。



事件發生於昭和五年(1930) 史稱「霧社事件」, 地點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南投縣仁愛鄉)。

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等部落,因為不滿總督府的壓迫而聯合起事,在霧社運動會上殺死134名日本人,
隨即遭到總督府攻討,原住民犧牲人數近千人。

最後以重要人物莫那·魯道自殺,其餘參與行動的部落幾乎遭致滅族的命運,
少數餘生者則被強制遷至川中島(今清流部落), 為悲慘的歷史事件留下了最刺骨的哀痛….



櫻台是學童往返部落及公學校的途徑,劇組在此種滿人造的山櫻花,彷彿來到夢幻之境。


校長宿舍是霧社公學校校長新原重志的宿舍,為庭園住家,呈現當時精緻住宅。


公學校則是電影中賽德克勇士展開行動的起始點, 也是決定族人之後命運的轉戾點。
除了展示一些事件當時報載的一些吉光掠影外, 也是為園區電影紀念商品、文創商品販賣部。

公學校宿舍是昔日學校教師住宿的日式宿舍建築,規畫成原住民料理餐廳。

昭和五年(1930年)1027日凌晨,賽德克人自馬赫坡社開始行動,首先殺死了馬赫波駐在所
與製材所的駐警三人,之後沿路集結各社人馬並襲擊往霧社方向的三座駐在所後朝霧社前進。

起義原住民於接近八點時攻抵霧社,對霧社警察分室、學校、郵局、官吏宿舍展開攻擊。

 

最嚴重的攻擊事件發生在公學校,賽德克人一反習俗,對參加運動會的日本人展開不分年齡、
性別的砍殺,前來參加典禮的臺中州理蕃課顧問
、郡守小笠原敬太郎均死於襲擊之中。

混亂中,公學校校長新原重志打開宿舍供日本人進入避難,新原被竹槍擊殺後,宿舍隨後成為
攻擊事件中死傷最密集之處(44人死亡,其中36人為兒童)


公學校前的廣場邊聚集了一些小吃店,多數的遊客通常在此簡單用餐….

近午的太陽熾熱,對照前一兩天寒冷之景況,真不知竟是何一時節?


循舊路返回,再一次登上小丘的武德殿,



此時天空晴朗,果真可盡覽林口霧社街之全景。

臨去之時,仍覺得心情久久亢奮不去,正如同剛看完電影的那一段時光,
畢竟這是一部大製作成本的史詩電影, 在台灣可真是難能可貴….

也深深地喚醒民族的情感,

即便不是原住民,也深深為民住民的尊嚴而戰的悲壯,感到同樣的驕傲。

這一點,不得不佩服魏德聖導演的眼光….

(坦白說,海角七號個人並不欣賞)


 

 

 

0

2 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