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頭> 早期通稱「古龍頭」,在金門方言發音中,龍與寧同音,昔日古龍頭成了今日的古寧頭,
故村落以「古寧」為名。本村所轄的林厝、北山、南山三個聚落。古寧村「北山古洋樓」牆上千瘡
百孔的彈痕與殘破的簷樑,無疑是映現昔日「古寧頭戰役」慘烈的歷史現場。
<古寧頭戰役>是發生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
(ps.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面稱為金門登陸戰,中華民國政府方面稱為古寧頭戰役或金門保衛戰)
話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
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金門戰役等等。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同年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誤判。
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開始攻取廈門,解放軍擊敗守島國軍,同年10月17日國軍福州
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 棄守廈門,解放軍成功攻取廈門。
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葉飛將軍將屬下的32軍船隻分發給28軍,決定集中船隻來進攻大金門,
但是鑒於船隻數量還是不足,日期一再延後,終於1949年10月24日當晚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
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
戰後特別在古寧頭一帶設置戰史館,展示該役相關之文史資料….
古寧頭戰役期間,登陸的中共部隊受國軍之追逐而流竄至古寧頭南、北山、林厝三村之閒,
與駐守國軍展開激烈之巷戰。
北山古洋樓這一棟二層建築之小洋樓正值北山村北,首當其衝,曾一度淪為來犯共軍的指揮所,
後經國軍展開全村逐屋掃蕩,雙方短兵相接,戰沉激烈,終將負隅頑抗的登陸共軍殲減俘虜。
洋樓牆垣千瘡百孔的彈痕,正足以證明當年戰況激烈之程度。
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之後,國軍在此設置團部,紮有重兵,其鄰近民屋均被徵借為軍營,
直到民國五十餘年,兵力部置逐漸以村外海岸線為重點,此洋樓及鄰近民屋始歸還百姓。
「北山古洋樓」又稱為<李金魚洋樓> , 位於北山聚落入口處,約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
原是出洋客<李金魚> 南下菲律賓馬尼拉經營椰子生意,海外貿易等等,在事業有成歸國返鄉後,
興建了這座中西合併雙棟豪華的大洋樓,李家人住了一段日子後,因金門時有戰事,紛紛攜家
帶眷再遠渡菲律賓躲避戰亂….
之後在民國三八年古寧頭戰役爆發,在南山與北山發生激烈槍戰,這座洋樓還差點被共軍佔據
為指揮所,所幸國軍搶回後,也順利殲滅了共軍拿下勝利之戰。
民國七十五年,金門縣政府為保其原貌特在屋外建築圍牆,鋪設步道,並立碑記事,以供憑弔。
民國八十年戰地政務終止,金門開放觀光之後,此處成為重要的觀光據點之一。
根據北山村巷戰紀念誌文記載:
「至翌日下午二時,壓迫犯匪於南山、北山一帶村莊,展開激烈巷戰。
殘敵雖負隅頑抗,然經我英勇國軍逐屋掃蕩,卒告就殲。睹此殘垣彈痕之一隅真蹟,
當可想見當時戰況之慘烈,緬懷先烈捐軀衛國之英範。
是役國軍關鍵一勝,自此揭開海峽兩岸各自為政的分野。
環顧北山古洋樓壁面還在的觸目彈痕,時過一甲子有餘,教斯土子民心心念念、
永誌不忘的仍是那和平的可貴。」
遊客到訪此地,可以想見當日戰況之激烈….
也可以說,是役的慘烈,才有後來的承平歲月,
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言,
可是一場攸關存亡的戰役。
另一處洋樓已改建,以不見昔日滄桑;
已算不上歷史建築….
在北山聚落中,尚有另一兩棟洋樓,因事前資訊之闕如,因而錯失。
母親節到了 祝天下媽媽都快樂
母親節到了 祝天下媽媽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