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 ,福建巡撫<鄒維璉> 以平林人<蔡獻臣> 學問純正,奏請朝廷御賜里名「瓊林」;
蔡獻臣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1588)舉人,第二年再中進士,曾官至湖廣按察使、浙江提學,逝世後追贈
刑部右侍郎,為官清介亮直。



瓊林」舊名「平林」,位居金門島中央,地勢較低,樹林茂密,由四周高處觀之,若樹林覆蓋而得名。
明朝天啟年間,熹宗皇帝御賜「瓊林」一名,遂延用至今。

瓊林蔡氏之始祖,約在五代時期自光州固始縣移入福建地區,之後再經遷移,乃至金門瓊林居住。
其族人自明季已蔚然大族,自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至思宗崇禎七年(1634)之間,連登五名進士。
在取得科舉名望的取得後,為愐懷先祖之困苦生活並教育後代孝德,對宗祠之倡建可說是不遺餘力。

目前的金門蔡氏主要可分為<濟陽派>和<青陽派> 兩大派系,前者以瓊林蔡氏為主;
後者則以蔡厝、安崎、湖尾等地之蔡氏為代表。

其中濟陽派的<蔡獻臣>與青陽派的<蔡復一> ,分別為兩派之佼佼者,並稱為「同安二蔡」。

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 ,福建巡撫<鄒維璉> 以平林人<蔡獻臣> 學問純正,奏請朝廷御賜里名「瓊林」;
蔡獻臣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1588)舉人,第二年再中進士,曾官至湖廣按察使、浙江提學,逝世後追贈
刑部右侍郎,為官清介亮直。

 

 

瓊林又有「名宦鄉賢」之譽,緣由是明代從穆宗隆慶到神宗萬曆二十年間,
瓊林三蔡蔡貴易(官至浙江提學、督學貴州)、蔡守愚(官至雲南布政使)、和蔡獻臣三人先後登進士,

蔡貴易和蔡獻臣父子並有「父子文宗」之美譽,到清乾隆年間,泉州知府題匾「名宦鄉賢」。

瓊林以蔡姓一姓,就有大宗蔡氏家廟,另有竹溪派下的「六世竹溪公宗祠」、「十世柏崖公宗祠
與樂圃派
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六世前庭房宗祠」、「十一世榮生公宗祠」、
「十六世蔡守愚宗祠
」等共計有七座八祠。

連同怡榖堂書房在內的閩南式古厝建築群,在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
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瓊林除大宗之「蔡氏家廟」外,各房份亦有自己的祠堂,其中有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中,
而有「七座八祠」之稱。
其中又以樂圃六世及廷輔十世宗祠共一宗祠,最為特殊….

這座祠堂為三進二院落,前二進為六世宗祠,後一進為十世宗祠。
興建年代欠缺資料可查,不過可推斷,應當和坑墘六世宗祠建築的時間相近。

大宗家廟僅奉祀一至五世祖考祖妣,可是瓊林蔡氏自六世起分兩系:竹溪系與樂圃系,
兩系於明朝中葉以後科甲聯登,功名顯赫,相繼發達後為光宗耀祖,各自籌建六世宗祠。


這座六世宗祠奉祀開新倉、前庭房祖蔡一蓮(號樂圃)考妣,以及七、八世祖考妣,
九世以後則以具有進士和官銜的同房先賢為主,共計有十七位。

十世宗祠則是奉祀十世開新倉上下二房祖蔡忠翊(號廷輔)考妣,以及兩房裔孫出仕的先賢。



 

六世、十世宗祠為瓊林宗祠保存匾額最豐富的一座,匾額均保有原貌,都是很珍貴的文物。
日據時代曾被佔用為日軍馬舍,光復後有好幾次被當作瓊山國小教室之一,國軍進駐時期則
於此開設野戰醫院。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一日斥資整修,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八日完工。

祠後的風獅爺崁入牆內,是全金門風獅爺中最為特書的….

位於村南另有一<藩伯宗祠>
藩伯宗祠為新倉下二房十六世祖蔡守愚的專用祠堂。

 乾隆年間於現址所興建,因蔡守愚在明萬曆年間官拜雲南左布政(藩伯是布政使的通稱)
,所以村人又稱「布政祖厝」。共奉祀守愚公暨十四至二十二世祖先十二位先祖的靈位。

 

宗祠為二進建築,燕尾脊、全瓦筒、山川門。
正面外觀和瓊林其他幾座宗祠有明顯的差異,山川門門扇為御賜全紅門,為其特色。


 

瓊林聚落村南及村北均設有風獅爺,位於地下坑道出口附近的風獅爺,姿態優美;

算是金門風獅爺中的佳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