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宅> 金沙鎮誌記載,清時屬劉浦保,現屬浦山里,聚落背倚高地,前方近臨平疇,遠處也是高地,
早期這裡原是濱海之浦,海水由浦邊和劉澳之間的海灣進入,地勢呈前仰後翹,為一凹地。在金門方言中,
凹與甌、後、后近音,所以從最早的<甌宅>,再轉為後宅,又轉為<后宅>,字雖不同,發音始終不變。


<后宅> 是以浦邊為首的六甲之一,居民以王姓為主,
人口不多,旅居印尼、新加坡僑胞人數卻不少,也都很有成就,聚落中也僑匯回來興建的番仔樓 ,
后宅的<王氏宗祠> 前有一堵書「開閩第一」的牆,五代時期的建立閩國的閩王<王審知>,便是王氏族裔
喜歡以「開閩第一」為燈號的原因。

后宅王氏原居劉澳東甲,後遷於今地.但其出洋發展人數較多,以僑居印尼、新加坡較多,
在僑居地也很有成就,僑匯回鄉也不少,所以建築上比劉澳浦邊等區還有看頭,其中
<王金城洋樓>和<王仁吉兄弟洋樓> 皆在200312月登錄為歷史建築 …..



王金城洋樓」建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 , 是出洋有成的王金城匯款起造,樓高二層,以出龜造形出現,
搭配階梯扶手,牆體泥塑與彩繪磁磚皆精緻耀眼,一樓廊下牆面花磚拼貼,相當豪華氣派。

洋樓的牆體結構主要採斗子砌磚牆,裝飾工法則使用泥塑、洗石、磚雕,彩磁面磚,
裝飾表現上主要以多采多姿的人物裝扮樣貌與吉祥的圖案,展現華洋文化融合的趣味。

中央山牆以圓形為頂飾,左右雙獅,上塑蝙蝠卷草,充滿富貴的意象,牆面塑「中華民國廿一年
字樣,倒成為討論的話題。


大門兩側有對聯「訪歐陽子茅簷竹舍、樂司馬公綠水青山」, 可見其向往悠然之意。

<王金城洋樓> 也和其他聚落中的洋樓一樣,1949年難逃被強行徵用的命運….



至今牆上還留有軍隊精神標語,軍隊走後呈無人管理現象,目前除了被堆置鋁門窗料當做倉庫外,
目前呈現閒置荒廢的狀態。



<王仁吉洋樓>與王金城洋樓僅隔一空地,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為<王仁吉>、<王仁忠> 兄弟
赴印尼經商致富後,僑匯返鄉由<王仁乾> 聘請廈門鼓浪嶼匠師設計興建,
格局與樣式和王金城洋樓相當,費時3年多才完成,並經過數次增建整修,

同樣以出龜造形出現,中央山牆以圓形為頂飾,牆面塑「太原衍派」字樣。


相對而言,是保存較完整的洋樓…..隔個鐵門內望,可確定仍有人居住其間

在此一洋樓右前,另有一棟番仔厝, 山牆上則書著 雲蒸霞蔚的字樣 ;




在此單姓聚落之中,
應該也是一戶王姓人家?

浦邊村外可見的高梁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