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浦頭聚落>是一個依山向水的梳式聚落,此聚落的民居以傳統閩式建築為主,有三棟雙落大厝
、一棟雙落大厝加右護龍、一棟五腳基加前迴向洋樓、還有蕃仔樓等,形成後浦頭建築的特色,
使聚落的景點更加豐富美麗,也成為位在榮湖湖畔欣欣向榮的村景。
現榮湖所在,即古汶水所在,昔日舟楫可隨潮進出,
其整治前零散之卅八口地沼,應為原浦頭埕,沙尾埕鹽坵之所在。
民國六十三年四月,當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蒞臨參觀,寄以欣欣向榮之期許而取名<榮湖>。
隔著波光水影,對岸的村落即為<後水頭聚落>….
走進后浦頭聚落,彷彿回到民初時代,有一股古早味,
濃厚的聚落風情,一種親切的感覺,借由傳統的建築,顯現出古樸之美。
整體聚落民居建築座立於緩坡上,面向榮湖,對稱工整的格局,建築物前留有門口埕,
以外牆圍起,構成了有內外之分的生活空間。
在黃氏家廟週遭的民居,位於聚落的後方,
梳式佈局的配置方式,串聯各個縱、橫向的巷弄,形成一個具有防禦性的區隔空間。
位於后浦頭3號的<黃宣顯故宅>,建築為六路大厝加雙護龍之格局,屋脊為翹脊(燕尾)。
前落為大展步出步起之格局(步口廊為三開間),前後落正廳為穿斗構造系統,外牆為
硬山擱檁承重構造系統,木門扇上有花樣雕刻,正面水車堵有花鳥彩繪。
現已被列為縣定古蹟。
后浦頭乃一黃姓聚落,祖先是明永樂年間自大陸同安金柄遷來的鹽戶黃佛信、黃佛宗兄弟,
村落依山向水建造,民宅格局有三落的六路大宅院,也有一落四櫸的小屋,當地出洋客大多
旅居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較多,事業有成返鄉搭建特色蕃仔樓,將聚落妝點得多樣風情。
聚落中最氣派之洋樓建築為<黃卓伯洋樓>
興建年代約在民國十四年(1925),出洋客<黃卓伯> 在蘇門答臘當甲必丹,
聘請當地工程師設計藍圖三張,再由南洋華籍匠師回鄉督建…
<黃卓彬洋樓> 建於1920 年代,為黃卓彬自新加坡寄錢回鄉興建,完工後供居住使用,
旁邊的閩南古厝也是其家族所有。
洋樓的馬背和閩南古厝的燕尾共處一地 ;洋樓二樓採粗磚結合欄杆,堂號左右飾以天使泥塑。
位於聚落南側面向榮湖的<慈德宮>,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
係該村先賢黃卓科往南洋勸募後,攜資回鄉所建。
按: 黃偉,字逸叟,是明武宗正德九年的進士,任職為官,多所成就;
嘉靖十六年,泉州大饑,黃偉耗盡心力救賑,不料卻因病過世;
後世稱他「品德完人」,深受金門人尊崇,在後水頭、后浦頭黃氏族人的心中,不僅是祖先,
更被提升為「祖佛」,稱為「黃府大王爺」….
是後浦頭的「境主」,成為整體村民的守護神與精神所向。
慈德宮為傳統二落式閩南建築,整體建築運用的工藝,主要在:交趾陶、剪黏和石雕。
現已被列為縣定古蹟。
路過打個招呼…
路過打個招呼…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沙美老街與沙美傳統聚落與後浦頭傳統聚落.在元代及明代就已經存在.金門文化資產單位竟然未將之列
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群.加以保護與保存.真是怠忽職守與不尊重歷史!!!!
沙美老街與沙美傳統聚落與後浦頭傳統聚落.在元代及明代就已經存在.金門文化資產單位竟然未將之列
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群.加以保護與保存.真是怠忽職守與不尊重歷史!!!!
大家好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