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吉洋樓」為碧山聚落中另一幢著名的洋樓,佔地面積宏大,院牆高聳,洋樓並分前落與後落,
從水塔上鳥瞰的圖像,便可見洋樓廣闊的面貌。洋樓建於民國二十年(1931),是由出洋新加坡的
<陳清吉> 匯款回鄉所興建,建造之時曾委託堂弟<陳智景>先生監造….
民國初年,陳清吉才十多歲時,便落番新加坡謀生,剛開始是幫來自金門東蕭村的有錢鄉親打掃,
存些錢後,自行擺攤做生意,後來又開「和通商號」(即雜貨店),專賣米、糖、楜椒等貨品。
在新加坡發達以後,匯了三十多萬白銀返金,請陳昆齊父親幫忙興建洋樓。
民國十七年動工,二十年興建完成,建築工匠皆來自大陸,作工因而精緻。
洋樓為二層樓半的中西合併式建築,左右護龍,連同院子,面積達一千餘平方公尺,
左右側各有門樓,俗稱「龍虎門」,門牆鑲嵌義大利瓷磚,至今依稀可見當年的光彩豔麗。
內部共有十二間房間,院子除了有株百年的雞蛋花樹,還各建有廁所、洗衣房一棟。
陳清吉洋樓的凹壽迴廊,俗稱五腳氣,或稱為五腳基,水車堵嵌以東洋瓷磚,色彩鮮麗明朗,
二樓的欄杆以泉州白的花崗石為壓頂,以花瓶狀的素材為杆,寓有穩當平安之意….
洋樓採磚、木、石共構,裝飾以洗石子、泥塑、彩磁面磚為主。
正面左右次間牆堵以彩磁面磚裝飾,腰堵下表面採用洗石子工法,牆基則以櫃檯腳表現。
洋樓前落採硬山擱?屋構外型為龜式屋頂,並以高聳院牆圍護,左右各開院門,門樓山頭裝飾相互
對映,右院門樓留有野戰部隊觀測隊部與國徽。
洋樓採前樓、後樓配置,中間形成天井,增加通風與採光。
洋樓前樓高二樓加閣樓(又稱二樓半)連接左右護龍,正面為凹壽造型設計,左右次間作迴向外廊,
中央明間亭廊作石階梯與扶手憑添悠閒情趣。
三樓樓頂運用誇大的山頭形成閣樓空間,賞景兼具防衛瞭望的功能。
一樓正堂門額上塑「武功衍派」、「相國遺澤」堂號、匾額泥塑,
(一般的武功衍派多屬蘇氏堂號,此處陳氏與「武功衍派」的關聯,倒令人困惑不解。)
內楹聯「伶造丕基俾爾昌而熾,營新式有志事竟成」由前清秀才陳培松先生所題,
「蝸廬竣曰苟曰苟又曰苟,矮屋成於斯於斯復於斯」則由東埔陳紫居所題,上下楹聯相互呼應。
樑枋上塑「union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的英文字樣,期勉後人緊密團結一致。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馬,洋樓被部隊佔用,充當幹訓班。
一直到解除戰地政務後,約民國七十六年,洋樓才又回復舊觀。
1964年,主人陳清吉最後一次的返鄉,這一走,便客死他鄉,
如今,僅留洋樓一幢,遙繫著他對家鄉的眷念。
碧山鄉僑頗重視教育,鄉僑<陳睿友> 出洋有成,亡故後交待挪部份家產當教育經費,
由<陳德幸> 全權處理於1934年起造睿友學校,兩年後才完工,留下了一棟美麗的建築。
幼時即隨舅父赴南洋謀生的鄉僑陳睿友先生,開設「金和美」商號經營有成,去世後撥出
部分財產充作教育經費,1934年間陳睿友的後人,提撥銀元二萬元,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在
碧山籌建「睿友學校」,1936年竣工,
之後受到<陳嘉庚>的補助,除碧山外擴及鄰近村落學童就讀,為金東地區數一數二學校….
現存的洋樓建築為昔日的建構。
其中,禮堂為二樓建築,建材採石、磚、花崗石及木材構造。
正面走廊石柱及踏階都是來自泉江的泉州白石;禮堂橫樑是用南洋運來的杉木;
牆壁全用由大陸訂製的紅磚砌成。
建築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有引人注目、高大比例的山牆。
牆頭有國旗及國民黨旗,還有鶴、馬、印度警察、印度樂儀兵等圖案。
<睿友學校> 經歷了抗日戰爭、古寧頭戰役,直到了民國四十年政府始設<碧山小學>,
仍借用睿友學校校舍上課。民國47年行政村合併,學校擴大,安瀾國小成立,原睿友學校
的洋樓校舍作為山三村公所使用,後新建村公所,近十餘年來又行荒廢….
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並進行修建中,提供未來再利用的契機。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碼的天空)
請仔細的刪除!我會每一篇在看過!這一篇也有別忘了!其它篇也還有金門部落得照片!
請仔細的刪除!我會每一篇在看過!這一篇也有別忘了!其它篇也還有金門部落得照片!
再一次抱歉
已逐篇(含相簿)檢視並將疑似引用自 貴部落格之照片刪除
容有疏漏,敬請不吝告知….
再一次抱歉
已逐篇(含相簿)檢視並將疑似引用自 貴部落格之照片刪除
容有疏漏,敬請不吝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