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若騰> 是鄭成功當年逐退荷蘭人收復台灣的兩大輔佐功臣之一,其故居位於聚賢村傳統聚落中。
廬氏自號<留庵>,故宅門額「留庵故居」即因此而來。今日遊人可前往盧氏古宅尋幽訪勝,欣賞
傳統建築之美,精美馬背山牆、飛挑的屋脊燕尾,也可以至臨近之墓園追緬先賢之偉烈。


過三叉口後,可抵<聚賢村>

賢聚村北方,村子原名為顏厝,明末時朝廷文人<王忠孝>、< 沈宸荃> 等移居到金門,
彼此往來頻繁,故又稱為<賢聚>


按: <盧若騰> (1600-1664) 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文號<留庵>,別號四留居士,
    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翔風里十九都顏厝人(今金門賢聚)。

明崇禎十三年(1640) 進士,嘗官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
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御史,後加兵部尚書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
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一意著述。

明永曆十七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鄭軍失利,鄭經退守臺灣,若騰又隨寧靖王、
王忠孝、沈佺期等人東渡臺灣。經過澎湖時,停留寓居,後病發而卒,葬澎湖太武山南麓。

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復臺澎,其子盧饒研,夜夢其父告知居外寒苦,
因而前往澎湖,負骨歸葬於今賢聚村北。(留庵故居西北側不遠處)

其墓位於村北,與其夫人墓相遙對,碑石上刻「有明自許先生牧州盧公之墓」….



盧宅為金門傳統民居形式,是一座一落四櫸頭加牆門的三合院建築,門楣上有「庵故居
額題,不論是形制格局、構造材料、規模大小,均無甚特別之處,甚至經過多次修建,已非古貌
,被評定列為三級古蹟,主要在於宅主、墓主一生貞烈行誼。





原宅大部分已坍毀,部分闢為公路,路之南側,殘存半截石板,豎立路旁,
為盧若騰高中進士後,返鄉祭祖時所豎旗杆之殘座。



盧若騰晚年一心致力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到蟲魚花草,宏通博雅,益顯燦然文采。
其著作有,《方輿互考》三十餘卷、《留庵詩文集》二十六卷、《浯洲節烈傳》、《與耕堂
值筆》、《島噫集》、《島居隨緣》、《島上閒居偶寄》、《制義》及《印譜》各若干卷,
可惜大多散佚未存。

盧氏宗祠….

賢庵隸屬於金城鎮,轄內計有夏墅、山前、官裡、古區、吳厝、庵前、賢聚、東社、官路邊等
十個自然村落,其中又以賢聚為較大之聚落,人口也較多。

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

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


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聚落中尚保存不少之傳統民居, 純朴而穩重;新修的盧氏宗祠則新穎而無古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