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浦聚落> 的形成是始於十四世紀中葉以後(元末),陳氏、許氏先後定居後浦。
至明嘉靖年間,許氏丁口已達四千餘人,蔚為後浦第一大族。當時許是族人為了防範海賊侵擾,
曾興築後浦土堡,以防禦之。南門境一帶幾乎為許氏一族所盤據…..





金門之許姓,出自神農氏炎帝,堯四岳伯夷之後,
周武王克商而得天下,分封諸侯,始祖文叔公於許邑,子孫以國為姓。

漢武帝建元六年丙午( 公元前一三五年 ),許洲之武靖公,奉命討閩越之亂有功,受封上柱國左翊大將軍
,其子裔十五人,孫散居鎮守閩粵,故稱<武靖公>為開閩始祖。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癸未(803),從牧馬監<陳淵> 來浯者有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
、洪、林、蕭等十二姓,即是許姓移浯之始。

世代因經戰亂,至明洪武年間,<許五十郎>,諱<忠輔>,自丹詔入浯,而為珠浦許氏始祖

珠浦許氏其祖源於高陽,於元末由珠浦許氏開浯祖五十郎公許忠輔徙居金門後浦始,第二世西菊
至第四世為第五房後翰,至第五世許光祚起,即以詩名世,歷至第十世而至許開為生員,第十一世
至<許振之>為舉人,第十二世至<許獬>為進士,

明晉江人池顯方曾說:「許氏八世俱能詩,而發於子遜。」足證其詩禮傳家,而成名流。

珠浦許氏歷代人材備出; 文進士有許福,許廷用,許獬(元殿試二甲第一),許炎,許履垣;
文舉人則有許大來,許汝明,許贄,許光卿,許煥, 許逵翼,許觀海等人。

許氏宗祠( 高陽堂 ),宗祠位置坐落於南門里珠浦南路,與開基浯江許氏始祖五十郎,忠輔公
<珠浦許氏家廟> 為鄰,宗祠祖廳供奉開閩始祖許公,字元亮,諡武靖,創建年代失考, 因年久
失修,宇頂已塌毀不堪,新近積極重修中。

<珠浦許氏家廟>始建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雍正九年(1731)曾一度大肆興修,而後民國亦數度
修葺,唯今之規模型制難以斷定奠於何時。


家廟格局不同於金門的其他宗祠

由於修繕中,未開放入內一睹。



家廟旁有古碑記兩方:均與珠浦許家有關, 故置於此。
< 嚴禁爭佔許氏渡船碑記 > 和 < 嚴禁爭佔后浦許姓渡頭世業碑記 >, 碑文渙散,不復卒睹….

家廟及宗祠比鄰,前有廣埕,埕前巷道通往民族路,曲折巷口,有一番仔樓,是為<許允選故宅>

「許允選洋樓」位於金城鎮(後浦)民族路214號,由曾任金門商會會長的<許允選> 所建,
約建於1915年左右,前落為五腳氣洋樓型式,後落為傳統櫸頭屋型,形成一落二櫸洋樓格局。

許允選(1890-1952) 為前清秀才拔貢, 曾擔任珠浦許氏族長一職, 並擔任金門商會會長多年;
1937年因日本發動戰爭為躲避戰亂,遷居廈門鼓浪嶼後即未返歸,故居目前由裔孫居住。

洋樓主要為磚木石結構,牆基採長條石砌,牆體、外廊拱圈、柱身以磚砌,樓板則以樑木支撐。
一樓外廊拱圈,明間採大弧拱,左右次間採大圓拱,拱尖坎拱心石飾,而二樓外廊左右次間則
以三小圓拱組成,陽台則以綠釉瓶身與泥塑瓶身欄飾並用,左右次間的外觀與配置均衡對稱。


第一進門額題有<高陽衍派> 字樣, 前廳掛有<明經進士> 執事牌, 不知是否與主人有關?


(秋日的夜晚來得比較早…..)



廊下水車垛施以民間故事為主題
之彩繪,牆堵貼飾彩磁面磚,左右次間拼貼龜殼紋飾面磚,
窗楣上均以書法對應裝飾,而左右次間拱廊以綠釉瓶飾形成一種閒情逸致。



( ps: 隔日白天時再次探訪 )

因為是私人住宅,不方便探訪, 只得在拱廊內探視….

附近保留一些傳統民居, 大多已荒廢

穿出巷道, 眼前是寬敞的街道(民族路)

時光一下回到了現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