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寮窩的開墾時間,幾乎與九芎林(今芎林) 同步,至今大約兩百年。民國82年底,紙寮窩新建伯公廟落成,
特地將紙寮窩沿革載於石碑:「先祖劉公傳老適於此時(乾隆中葉),由廣東饒平渡海來台,入境本鄉見
山窩一處,桂竹繁茂地勢險要,乃墾此地建紙寮,開紙湖經營紙業,店號「崇茂」歷嘗艱苦,見至小康…..
逐名其地曰『紙寮窩』。」可見紙寮窩名稱由來,正是造紙之故,
當地盛產之桂竹正提供了造紙原料; 紙寮窩所生產的紙,係指由傳統手工製成,提供作為祭祀之用的
「金紙」「銀紙」等粗紙。因此,當新興造紙工業誕生後,紙寮窩只有走入窮途….
相關資料顯示,九芎林地區的開墾,在設屯之前已有漢人前來拓墾之事實。
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起事,淡水同知<徐夢麟> 得熟番數千名協防,隨軍敉平亂事建立軍功。
福康安奏請設置屯田,產生台灣歷史上的番屯制度。
竹塹之屯地大抵在今芎林鄉境,由於在設屯之前竹塹社已陸續將埔地給墾,且九芎林東毗的石壁潭
附近並不屬於番屯地,因此可供姜勝智招佃開墾之荒埔相當有限,然而移民開墾潮此刻正大肆展開。
自設屯之後二十年間,九芎林一帶拓墾極為迅速,是此區急速開墾的期間,
而<姜勝智>與<林先坤>各代表一個拓墾勢力,兩股勢力在九芎林競墾。
與六家林先坤家族同屬潮州府人士的<劉傳老>,其來台或與林家在台拓墾缺乏勞動力,
返回原籍招募族親前來拓墾或有關連。
根據紙寮窩劉家族譜記載: 「溯我來台先祖傳老公,原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石井鄉中央屋,
於乾隆末年間攜家帶眷,遷渡來台」。
劉傳老為劉良侃之四子,於乾隆末年偕兄長傳銳、次兄傳道、三兄傳易等家人來台。
劉傳老生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妻林氏生於乾隆46年(1781)生六男二女,長男萬海、次男對生
、三男三龍、四男鳳記、五男萬盛、六男如金。
根據資料顯示,<劉傳老> 是在嘉慶十年向九芎林佃首<姜勝智> 取得紙寮窩埔地開墾,之後並能以之
為根基,使其後人在此繁茂枝葉。發產成為一個單一姓氏聚落…
光緒六年(1881)劉傳老第二代孫世春、世開、世祥和其姪等六房分家鬮書,將紙寮窩本窩山林物業
依六大房六分均分。紙寮窩劉姓族人初以農墾起家,從事墾耕,但也可能同時從事商業活動,以六房
為例,他們不從事造紙的工作,而在九芎林文林閣附近開店,從事生理。劉家子弟事業有成之後,
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以來台祖傳老公的店號「劉崇茂」為名,捐獻參與地方公共事業。
裔孫至今已有千餘人,除旅居較遠外地者,住於紙寮窩周邊芎林地區者即有百餘人,而在每年農曆
3月及9月春秋兩祭,各地劉氏裔孫會共同返鄉,於此地進行規模甚大之祭祀活動。
紙寮窩內除保留有一<劉傳老祭祀公業公廳> (天祿流芳)之外,
在桂竹林間隱密處還保存著一棟傳統三合院古厝,
建築可稱為精美,正廳前有著<祿閣流芳> 的門額…(劉氏宗祠)
只是古厝主人似乎對訪客不甚熱絡,頻頻趕人…離去時才發現牆上貼著不歡迎人打擾的告示
<祿閣流芳> 整體而言還算精緻,步口廊的雕梁雀替,牆上的書卷彩繪, 正廳內應亦有可觀,
娩轉說明來意,只可惜主人並不領情,人已進入內埕,竟是不肯讓人欣賞拍攝….
言下之意, 似乎對於文化局的介入讓改建成為泡影一事頗為不滿?
(也難怪在所有的文化資產相關網頁中,對此古厝之介紹幾乎闕如)
保留一棟傳統建築除了要有心之外,還得有經費才行….
(匠師已逐漸老去,技藝也無人接繼, 殊不見古建築維修之後已失去原味 )
由於有心人士對於紙寮窩內造紙產業保存與活化工作相當關心,亦希望能儘快保存此一傳統產業
技術,因此在各房代表的協調下,對於紙寮窩土地使用將可獲得極大的支持。
2006年並由新竹縣文化局協助重建造紙工作坊,2009年完成,
「紙寮窩造紙工坊」並於2010年4月中旬完成揭牌儀式,重現製作紙張的過程,讓造紙風華再現,
將過去手工造紙的產業,以文化教育與休憩娛樂的方式重新呈現。
造紙工作坊預定午後安排有活動, 但此行純為古厝而來,
無法參與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