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鄉富興村,位於峨眉鄉西北側細茅埔一帶屬丘陵地形,鄰近峨眉湖( 大埔水庫) ,東方美人茶
即是本地最富盛名的特產…. 富興庄以曾姓為主,據「曾氏族譜」記載:曾氏第16 世祖,原居於
頭份田寮,後因人口繁昌乃遷至大隘富興庄; 世代蕃衍,繼而成為附興地區的望族…

指引牌說明有條<富興老街>,實際繞行一圈,其實並無太多一般老街的景況, 充其量是一處聚落而已,
地方的信仰中心<隆聖宮> 已然改建,廟貌巍然於街頭, 儘管華偉亮麗, 卻已無老廟的滄桑樣貌; 

聚落中有一處古厝,門樓前正好有一棵蒼松….

曾氏先祖,原居於頭份田寮,後因家族人口繁昌乃舉家遷至大隘富興庄一帶。
十九世先人<曾理蕃>、<曾理廷>、<曾理綱> 三公及二十世<曾雲獅>、<曾雲麒> 等進入大隘
富興開發,並於光緒九年(1883)向金廣福墾隘承給獅頭山八寮附近從事開墾,並創立油行、米穀
、糖廠、茶廠等產業; 逐漸成為地方上的大家族

曾家古厝的門樓上寫著「魯國世第」,建築大約建於咸豐至同治年間(1860),由於曾家祖先在富興
、六寮一帶墾佃種茶,逐漸累積財富,又建製茶廠、糖廠等,成為地方富紳骯; 因而興建此一宅第。

曾屋曾毀於日昭和十年(1935)關刀山大地震,災後重建,仍維持其兩堂的規模,雖然格局並非很
寬大,卻可顯示出山區仕紳的氣度….

魯國世第」老宅院,原係斗子磚砌成,惜大部份建築毀於地震。
重建後保留一百三十多年前蓋的正廳和右側大門,以及前院部分牆壁、柱子。
院子裡的地面係用壓艙石所舖成,在峨眉來說是一棟深具歷史價值的宅院。



正身前有一小形院落,左右有門樓分別通往外界以及製茶工廠,門前孤松更顯此甬道之雅致幽深。

穿過甬道,進入製茶廠的範圍….

曾家第二十世祖<曾雲獅>、<曾雲麒> 兄弟之後,曾家逐漸成為當地的重要家族,

但真正建立起茶廠的則是二十二世的 <曾新鵠>,他熱心地方公共事務,有「富興之虎」的稱號。



1927
年曾家投入茶葉的生產,1935年的地震,帶來了破壞,也讓茶廠邁向機械化生產,災後茶廠
改建為二層樓的現代化茶廠,1944年改為燃燒重油的動力機械製茶,並生產當時最盛行的紅茶,
峨眉茶區三大茶廠之一。

歷史建築範圍包括古厝及製茶工廠,是見證峨眉地區茶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建築,加上
內部保存良好的製茶機械,可供民眾參觀了解茶葉生產過程,具教育功能且有助於觀光。

曾正義、曾正章兄弟表示,製茶工廠約於清末設置,該茶工廠主要以製造紅茶、綠茶、
鳥龍茶,外銷日本、紐西蘭等地,盛產時,每日產量多達二、三千斤。

工廠初為土角厝式建築,為富興庄第一家茶工廠。



昭和十年關刀山大地震,將原建築震毀,遂改建成今日之建築風貌,
其內部建材構造以櫸木為主,
此種建材堅固耐用、防蟲蛀,故能保持原貌維持至今,歷經四代經營,盛極一時。

至民國七十年代,因台灣農業漸趨沒落,茶工廠的經營環境不佳; 民國八十年初,茶工廠遂停止生產。

富興茶工廠,經新竹縣文化局辦理之「新竹縣閒置空間調查規劃」指認其文化、歷史與產業之特殊性,
以其位居富興莊樞紐位置,為通往峨眉湖必經要道,資源角色定位殊屬重要。


修復完成的富興茶工廠,一樓部分透過文字、照片與現場舊有製茶設備,介紹茶葉生產過程及曾家墾拓歷史,
二樓空間則展示台灣茶葉的發展, 並認識世界各地特色茶種,使參觀者了解峨眉茶區在台灣茶產業發展的地位。

茶工廠前的院落旁, 陳列著部分<隆聖宮> 舊廟的老照片及石柱及牆堵的遺構, 其中的一對門柱,

正是由北埔的<姜紹祖>所奉納, 更具其價值;

只是舊廟的風華,
只能從照片中去追憶……

富興一遊,參觀製茶工廠算是最大的收穫

0

2 留言

  1. 高平瀧澤 2011 年 9 月 13 日 於 下午 4:01

    請問 這是復興工專曾正波同學家開的製茶廠嗎

  2. 高平瀧澤 2011 年 9 月 13 日 於 下午 4:01

    請問 這是復興工專曾正波同學家開的製茶廠嗎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