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 是一種起於江戶時代的民間版畫,發達於十七世紀下半,全盛時期則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
浮世繪的最大特點是色彩飽和又鮮豔,裝飾性極強,表現遠近的方式就只是把遠的東西畫小一點近的畫大一點,
並不像西方繪畫那樣擬真。 是一種帶有點印象風格的藝術表現…..
浮世繪將創意表現在版畫媒材上,也因為以印刷的大量版畫流行,所以流傳廣、接受度很高,
更具有東方繪畫和設色的優雅表現,在藝術創作史上獨樹一幟影響深遠。
浮世繪(Ukiyoe)的出現, 在當時被視之為一種宣傳單或海報,並未特別受到重視,
因而在江戶末期至明治時代之間,大量流落至海外, 多數被當做茶葉或磁器的包裝紙而運送至海外。
這些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的包裝紙,其獨特的風格也不知不覺中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梵谷可能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後面再提)
話說<喜多川歌麿 > 死後,美人繪的主流轉變為<溪齋英泉> 的情色風格。
而勝川春章的門生<葛飾北齋> 則在旅行話題盛行的帶動下,繪製了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
受到葛飾北齋啟發,<歌川廣重> 也創作了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富士三十六景》。
這二人確立了浮世繪中稱為「名所繪」的風景畫風格。
隨著幕末及明治維新的時代嬗變, 加上西學東漸,照相技術傳入,浮世繪的功能受到嚴苛的挑戰。
雖然很多畫師以更精細的筆法繪製浮世繪,但大勢所趨,終究無法力抗歷史的潮流。
其中,<月岡芳年> 以非常細膩的筆法和西洋畫風繪製了許多畫報、歷史畫、風俗畫,
有「最後的浮世繪畫師」之稱。
話說三百年前的江戶,因德川幕府之銳意經營而聚集了百萬人口,
強大的經濟實力助長了歌舞昇平, 紙醉金迷的繁華景象。
但封建制度下被壓抑的心理鬱結又如何呢?只能藉著參與祭典和遊宴耽溺來縱情發洩。
所以,除了供貴族觀賞的「能劇」和宋、元遺風的狩野畫派之外,更有「歌舞伎」的盛大演出。
當年江戶的「浮世三絕」─藝妓、歌舞伎場和相撲順勢形成一股大風潮,成就「浮世繪」所欲
描寫現實生活的社會人生百態。
江戶時代中後期,當時浮世繪之多,產量之豐富,畫題之多樣,簡直到了目不暇給的地步。
浮世繪的魅力在於其高度的藝術價值上,又因是當時的通俗繪畫,題材多取自民眾生活習慣與
日常景象,再加上獨特的色彩創意,每幅皆具有鮮明的大和風格,也反映當時的日本文化背景。
莫內、梵谷、馬奈、雷諾瓦等印象派畫家,均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梵谷個人的珍藏品中就有大量的日本歌川派浮世繪作品,
1885年梵谷到安特衛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1886年到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有往來,
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鍾,例如馬奈的《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
同樣地,梵谷也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並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
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而梵谷湛藍的天與金黃的太陽花,可說也是取材自日本的浮世繪的啟發。
沒落的浮世繪成為印象派畫家取法的元素, 倒是始料未及之事….
儘管已非主流,卻仍舊在日本社會角落中持續發散其最初的魅力
大膽的構圖取材,獨特的色彩表現,
總叫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