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祖籍福建省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 清乾隆十二年(1747林石公隨族親一起渡台,
在彰化府大里杙創業務農。在林石的努力之下,家道慢慢富裕起來。乾隆五十一年(1786) 林爽文
亂起被鎮壓后,大里杙林姓尤其遭殃。林石被俘病死獄中,日產充公,林家的家業也因而中衰。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林石的長媳黃端娘攜二子<林瓊瑤>、<林甲寅>自大里杙遷至阿罩霧莊。

林甲寅撫番有方,長于經商,又入內山伐木燒炭,積累了丰厚的家資﹔土地經營困此卓有成效。
几年間林家在近山頂竹圍一帶,擁地二百多甲,雇請了佃戶耕種,年收谷四千余石。
林家的拓墾事業繼續發展,到甲寅的子孫輩時,已擴張到阿罩霧圳和烏溪以北地區,稍後又以
專營樟腦而獲暴利,成為聞名全台的巨富家族……

林家從第四代之後分為兩房,一是以長子<林定邦>為始祖的下厝,代代出武將。
另一支則以次子<林奠國>為始祖的頂厝,則世代出文人。
林家遷居霧峰之後,在林定邦與林奠國兩兄弟的努力經營之下,逐漸興盛了起來。

清咸豐四年(1854),小刀會黨騷亂,北路協副將<曾玉明>認為<林文察>是位可造之材,
命他回鄉號召鄉勇隨征,從此林文察便轉戰沙場,驍勇善戰, 履建奇功。
尤其是對太平天國之戰,咸豐九年剿建陽;咸豐十年平建寧、汀州之亂;咸豐十一年
奉詔援浙;同治元年勇取處州等,終於在同治二年(1863)夏六月,獲福建陸路提督功名,
其弟<林文明>隨軍征戰,也官拜副將。

這<林文察>及<林文明>均為林定邦之子….

同治三年十月,林文察赴福州第三次與太平軍作戰時,在漳州萬松關被俘,死於漳州之役。
卒后贈太子少保銜,諡剛愍,賞騎都尉世職,並准在東大墩建專祠(此祠現已不存在)
(林文察衣冠塚位於太平竹子坑軍事管制區內)

清末,霧峰林家協助抵御外侮,保衛台灣,開創了林家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
林文察的兒子<林朝棟> 自幼習武,后當中軍統領。光緒十年(1884),法軍侵犯台灣基隆。
林朝棟率霧峰鄉勇二千余人開抵台北幫助劉銘傳堅守獅球嶺,大敗法軍,立下戰功,欽加
二品街,賞戴花翎。

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林朝棟受劉銘傳倚重,委辦中路營務,擢撫墾局長,招撫番民。
清廷嘉其功,賜勁勇巴圖魯徽號,命統頻全台營務,授全台樟腦專賣之權。

樟腦是清末台灣三大出口商品之一,主要市場是德、法、英、美、印等國。
霧峰林家的專營,因掌握了全台生產和貿易的經營權而獲大利。

同治年間林家投鉅資,在大里興建市街,開設商號,重振大里朝氣。
而林文察之子林朝棟,也在家鄉阿罩霧莊新起大厝,即今有名的霧峰林家<下厝>,
包括庭園、宮保第、家祠和另一幢大住宅。



<宮保第> 林文察於咸豐八年(1858)擴建宅邸時所建之中落,即後來的第三進正身與左右護龍。
林文察戰死漳州後,清廷下詔追贈「太子少保」,其子<林朝棟> 於同治九年至光緒九年(1870-
1883)擴建完成宮保第第二進與第一進門廳。

<大花廳> 為供公共宴席使用的宴會廳,建於光緒十六年(1890)附有精緻的戲台及露天的觀眾席。

<二房厝> 乃下厝二房之宅第,清同治三年至九年)所建,與宮保第同為五落大厝。

宮保第在建成之後屢有修建,其平面格局為回字形四合院,前後有四進,面寬達十一開間,
為臺灣清代官宅中最大者。各院落均極寬敞,前三落為客廳兼公堂,第四落為住宅用。
大木作用材較細,瓜筒之造型為別處罕見,色彩以靛青為主調,多用支摘窗,窗櫺花樣甚多。
磚工很好,有極出色之磚雕牆基。

沿著民生路,依序是<宮保第>,<本堂>及<將軍府> …..


九二一地震中嚴重受損後,所展開得的修復工程似乎已接近尾聲

外圍仍圍著施工圍籬,不知何時能對外開放參觀?

轉到萊園前,路旁有一門樓之古厝,額曰<振坤堂>

院埕內有祠堂,名曰<黃氏祠堂>,資料顯示是黃正義故宅….

黃姓祖先原為林家的佃農, 日治時期由於曾擔任林家的奶媽 , 林家因而贈地給予興建宅院

(黃家後代曾任台中縣議會議長, 並為台中縣紅派的領導人之一 )


門樓是坐西向東,建築物另分內、外兩埕,內埕於兩護龍之間築了圍牆作一區隔。

振坤堂整體建築物的色彩華麗鮮艷,且有許多泥塑、剪黏等塑像….

並非林家產業,不過順便一遊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