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位於義竹鄉本地住民多栽竹叢防止風沙侵襲聚落,因而依序有「頭竹圍」、「二竹圍」
台灣兵備道<夏獻綸> 所編纂「台灣輿圖」中亦錄有「二竹圍莊」。頭竹圍即今之頭竹村,
二竹圍所在的位置即位於今日的六桂村,也就是義竹鄉境內最為熱鬧的市區一帶….
根據地方耆老口述,義竹翁姓宗親最早在現在六桂村南邊(蕃仔寮角)建立村落(二竹圍),
繁衍子孫日眾,宗族商議: 輩份高的族親往今義竹村、岸腳村一帶建家園,輩份較晚的
族親則前往今仁里村、傳芳村一帶建家園。因此,翁氏宗族散居的範圍便更為寬廣….
清康熙末葉翁氏先祖翁士岱、乾隆年間翁元執、翁元璞兄弟等,從八掌溪登陸,先後入墾
義竹地區,子孫繁衍至今,成為義竹地區最大宗族。
義竹昔日稱<翁家庄>,早期轄有五個保,在保甲制度實施後,本地遂設「六桂村」以誌其源。
光復初期,並沒有設置傳芳村。那時只有仁里村
民國42年(1953)鄉紳翁以仁(翁蘭英之父)等,因感祖訓「六桂子弟傳芬芳」不可或忘。
倡議既有「六桂村」,理應亦有「傳芳村」之設,以呼應祖訓。
於是把原來的五保(竹圍仔) 聚落從「仁里村」分出,另置「傳芳村」
所謂的「六桂」係指六姓同枝,分別為洪、江、翁、方、龔、汪。
世人皆知翁氏出於錢塘,其始祖溢,乃周昭王庶子,因食采邑於翁山,遂賜姓翁。
傳至宋朝乾度公,官至郎中居城內刺桐巷,娶妻妣陳氏,生六子。
六子中長子處厚公,進士,授禮部員外郎分姓洪;次子處恭公,進士,官泉州法曹分姓江;
三子處易公,進士,官劍南少尉, 分姓翁;四子處朴公,進士,官泉州法曹,分姓方;
五子處廉公,進士,官監察御史,分姓龔;六子處休公,進士,官韶州通判分姓汪;
當時六子同榮,人稱曰「六桂聯芳」盛極一時,傳為千古美談。
六桂兄弟雖分為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實為同宗一脈,其血緣親情永恆不渝。
因此國內外各地族親,為了傳承歷史,弘揚宗祖德澤,增進宗誼,慎終追遠,紛紛成立
「六桂宗親會」,以綿延血脈相連的情感。
也因此<六桂> 多成為翁姓之代表堂號……
<六桂傳芳> —<翁慶春古厝>, 位於義竹國小(即義竹公學校)後,
是前清武秀才<翁慶春>故居
< 翁慶春> 是義竹翁濱溪公15世裔孫,而翁清江是義竹翁濱溪公16世裔孫,二人是叔姪關係。
翁清江的父親<翁壬賀>是文秀才;< 翁慶春> 則是武秀才….
宅第位於修緣禪寺對面巷內,其後進廳房已毀壞,天井野草蔓藤,前進的廳門尚完整;
門楣上鑲有「六桂傳芳」的翁氏祖訓,旁壁飾有花草,兩邊紅磚圍牆;牆內廊廡及廂房略傾。
前端為洋式樓閣,是巴洛克建築,門庭原有大石刀座,今已不知流落何方。
建造於大正六年(1917) 的宅第,為嘉義地區極少見的四合院建築,
面寬九間,由於只有單護龍,內埕空間寬敞,左右護龍最前面為面寬三間的二層洋樓,
立面形成高低錯落的景象,整體造型巍峨壯觀。
屬二進雙護龍四合院格局,門面十分寬敞,第一進為門廳,十分破落,入口門面採凹壽式設計
,目前水車堵上剪粘仍可見精緻手藝,門樘上崁有翁氏「六桂傳芳」祖訓。
第二進正廳已經塌陷,但從外面仍可見完整馬背,但正廳上之斗拱托木,雕有魚飾頗具巧思。
左右護龍前端對稱之洋樓,為西方磚砌風格建築,左右圓形崁綠釉花窗,中央山牆採卷草
泥塑裝飾,一樓廊柱採拱廊式,中間崁拱心石飾,目前壁面雖已龜裂,裝飾脫落,但仍可
見昔日之建築裝飾。
左右護龍均已殘破,左護龍尚有一間完整外,其餘牆體崩坍、屋頂塌陷,內埕目前已經種植
果樹,可見已經是任其荒廢….洋樓已傾塌崩毀, 門廳前也淪為菜圃,殘破不勘堪….
荒蕪的景況,實在無心去想像昔日的崇偉及繁華!
經文化局普查,研議將翁慶春古厝宅列為保存標的,但考量古厝左右洋樓結構已崩裂塌陷,
目前無專人照護,修復經費龐大,且權利人持分更高達數十人,整合不易而停滯。
眼看它樓起樓倒, 怎不教人稀噓 ?
位於翁清江故居右前方,也保存著傳統聚落巷弄, 斑駁的土牆及經久的木作構造,
探訪其中,彷彿來到昔日的傳統村落曲徑之中,時間有彷彿暫停之感嘆…
義竹其時是擁有旅遊資源的,
臨近鹽水,不過一河之隔, 鹽水因蜂炮而聲名大燥,廣為人知,
而義竹卻仍彷若一個不經意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