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俗稱為北港媽祖廟。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屬於祠廟類二級古蹟,主要奉祀媽祖。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僧<樹璧禪師>,恭請湄洲< 朝天閣> 媽祖神像至笨港奉祀。

康熙三十九年,笨港街民捐建「天妃廟」,雍正年間改名天后宮,嘉慶十七年改名為<朝天宮>

根據<諸羅縣志> 記載:「笨港:商船輳集,載五穀貨物」。

<重修臺灣府志> 也記載:

『笨港街,距縣三十里,南屬打貓保,北屬大槺榔堡。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曰北街,
 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臺灣。』

可見當時笨港在商業上的繁盛景況…..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樹璧禪師> 自福建湄洲祖廟移駕媽祖
神像到台灣,是一尊宋代雕塑的軟身媽祖神像。

康熙三十九年,笨港街民捐款合建「天妃廟」,隸屬諸羅縣,並由樹璧禪師擔任第一代住持。

到了雍正八年(1730)重修廟宇,改名天后宮….
乾隆三十九年(1772)擴建,笨港縣丞<薛肇熿> 發起捐款擴建「笨港天后宮」。
次年竣工,並立有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

嘉慶十七年,住持僧<浣衷>,將宮名改為「朝天宮」,以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
但時人仍習慣以「天后宮」稱之。


道光十七年(1837)再度重修,當時新德泰號捐的雙龍獻珠石陛,是台灣現存清代石雕中的極品
,今存於五文昌殿前…..水師提督王得祿獻上匾額「海天靈貺」及梵鐘、法鼓以誌謝神庥。

咸豐初年,嘉義縣訓導<蔡如璋>,因感廟宇不敷用,適咸豐四年,世襲子爵特授江安十縣
儲糧道<王朝綸>,返臺勸進米石,共議重修各殿,增築後宮,以配祀神父積慶衍澤公暨
母王氏夫人,神兄靈應仙官,神姊慈惠夫人。議定,委員募款興建。

光緒十四年,皇帝御書慈雲灑潤」匾額贈予本宮

光緒二十年十月,北港街大火,全街幾歸灰燼,朝天宮唯拜殿被焚一部。

翌年日軍侵臺,未及修築,淪陷後,因治安紊亂,草草予以重建。

至明治三十八年四月(1905),嘉義地方發生大地震,北港街災情慘重,此宮大殿破損。
區長<蔡然標>乃謀於地方紳士倡議募捐重建,而得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之援助,
始得付諸實現。

 

至大正十年(1921)峻工,並成立管理委員會。

目前<朝天宮>所保留之建築架構, 大多於此次重建中形成…..

朝天宮所藏文物甚豐, 重要之匾楹計有:

與天同功  神昭海表  慈心普濟  慈雲灑潤

道光丁酉年   海天靈詋   

欽命提督福建全省水師等處地方軍務統轄臺澎水陸官兵

二等子爵世襲軍功加五級尋常加一級    王得祿

朝露未啣萬彙昭蘇春有腳  天風吹夢百靈慴服海無波

    大正十弌年壬戌葭月穀旦  鄭貽林敬書  原員林區長下□坤軍 林玉池叩謝

地方管理人或主政者到此參拜,是一種贏得民心的方式。
日治時期,前往北港朝天宮參拜的重要官員包括: 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及<石塚英藏>

大正二年三月題   享于克誠  

臺灣總督 陸軍大將  正三位勳四等  佐久間左馬太

神恩浩蕩    石塚英藏 

可見台灣民間信仰即便在異族高壓統治之下, 也同樣根深地厚的堅強延續並且加以恢宏….


正殿後方與後殿之天井間立有數次重脩碑記,是重要的文物

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 ()

   特授修職郎分知諸羅縣笨港事 金匱薛肇煌謹撰  華亭林思補篆額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    

董事 監生王希明  貢生陳瑞玉  監生蔡大成 摠約楊允慶  梅山蔡世國 
行戶
 
劉恒隆 張克昌 鄭奇偉 陳愧賢 僧能澤等仝立

嘉義廳北港朝天宮增修改築碑記 ()

大正元年歲次壬子冬十二月      施士诘敬撰  江春霖敬書

董事 蔡然標 石學文 曾席珍 許德路 李老嗡 蔡然片 蔡金水 王明輝

  陳啟章  蔡然彬  蔡培東  蔡幼庭   仝敬立

包括有石獅,龍柱,梵鐘等重要文物展示:


咸豐二年陽月置
  北港街簳郊  金興順仝叩 (
石獅
)


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   弟子 張植樑叩答 (龍柱)

咸豐辛酉年  源泰號等同敬獻 (鐘)

宣統新亥三年仲秋月立  (鐘)

太子太師贈加伯爵 前任閩浙水路提督二等子爵世襲 王得祿謹獻  
孫王順記重敬立

目前<朝天宮>所保留之建築架構, 大多於此次重建中形成…..

  目前<朝天宮>所保留之建築架構, 大多於此次重建中形成…..目前<朝天宮>所保留之建築架構, 大多於此次重建中形成…..  目前<朝天宮>所保留之建築架構, 大多於此次重建中形成…..  目前<朝天宮>所保留之建築架構, 大多於此次重建中形成…..

三川門正門兩側壁面有清清晉江舉人<曾遒>之作品

(按: 曾遒 字振仲,號望濤。福建晉江人。咸豐年間遷臺。 光緒二十八年赴泉州應試中舉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