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港舊稱「海翁窟港」(海翁即鯨魚,令海墘村一帶),明朝末年似乎與大陸已有通商關係。
康熙四十年(1701)前後.部分漢人由鹿港北進並自大安港登陸,進而闢地拓墾,其間有閩籍張、
林兩姓及粵籍邱姓族人率先開墾大安、鐵砧山腳、日南及九張犁等荒埔。


 

根據道光二十年(1840)台灣道<姚瑩> 所奏請之<台灣十七口設防狀> 中提及:
大安港,舊有砲台1,台左側矮牆十餘丈,乃北路協石營汎地。今大安港砲台設一千斛砲二位,
二百斛砲二位,以本汎把總帶兵七十名,大甲巡檢帶鄉勇二百名守之。」

由此可見,大安港不但為大甲地區貨物輸出之海口,其海防地位亦相當重要。


位於大安鄉南勢埔的<中庄> 地區是大安鄉行政中心所在….

周邊有鄉公所,大安國小等行政單位,也是大安鄉內最熱鬧之街道

位於南勢埔公園旁 ( 南勢厝路) 上有一棟別緻的洋樓, 那便是知名的<中庄黃宅>

隔著矮牆,還有一個廣埕,(正好在施工中)  才能親近洋樓之下

許多研究台灣中部日據時期民居建築的文史工作者或者學生、慕名而來的遊客,大多會選擇到
大安鄉中庄村的黃宅參訪,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洋樓前面合照留念。
因為門口掛著謝絕參觀的告示牌,直接拒絕來自於外界的打擾…..


目前文獻中對於「中庄黃宅」紀錄,除以許雪姬所編輯的「臺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中,
有一部份的繪攝之外,並無太多較具體的研究。

(瀏覽網頁, 真羨慕黑皮兄而登堂入室,一覽其中 ) 

黃宅為黃煥然(黃卿之父)所建,其人日治時期任大安壯丁團長,原址為三合院房舍,後為果園,
但正身與護龍在昭和十年(1935)中部大地震中所毀, 黃家乃決定改建為四合院,一進為三樓洋房
,二進正身再整建加高,成為現今之規模。

<黃卿>其人,則為大安國小首任校長…..

中庄黃宅第一進為立面洋樓形式,明間做為川廊之用,外牆門額上標記為<紫雲>
川廊入口門楣上方橫書著<江夏世澤>

結構以水泥磚造為主,裝飾以強調磚工、磁瓶欄杆、拱牆、飾帶面磚,窗飾特色,

根據文獻資料的圖片顯示:

而後堂正身則以加高原建築為主, 白灰泥粉刷的壁體 脫落,隱約可見新舊雜陳的痕跡,
以剪黏、泥塑、書卷窗等傳統裝飾為主,出現閩洋工藝前後和諧呼應的特殊景象。

第二進正身充滿著中國風味的裝飾題材, 入口門額同樣橫書<紫雲>
正身為祖先廳,左右間次外牆上飾有剪粘圖案裝飾, 正身明間上方有一壽字雕窗

(只可惜無法進入參訪)

護龍開口部採取如意捲雲搭配螭龍圖飾,
洋樓三樓側面開窗,則裝飾了雙喜字的鏤砌…..

黃宅三樓稱為「觀海樓」,二樓「福星高照」為客房,一樓則為接待前廳
這在當時是大安最氣派的洋樓,硬是把中庄村另一個望族李宅 <即 大安庄區長 李城故居,
已拆除)的氣勢給比下去。

繞過後環道路,見黃宅後方有一日式宅邸位於深身庭院當中

荒煙漫草間仍可看出昔日之豪華景況


庭院出入口為於黃宅正後方之街道(中山南路), 洋房後側喬木叢生,可以想見其院落大氣

詢問當地路人該宅緣由,亦語焉不詳…..

是否同為黃家產業(黃卿校長私邸)?
抑或是於中部大地震後(1935) 所興建之<李晨鐘> 故居? 有待查證

(按: 李晨鐘,為大安庄區長李城之子,光復後 曾擔任兩屆縣議會議長 )

豪邸圍牆外,隔著馬路對面便是<大安國小>

大安國小於大正七年(1918)創校,名為<中庄公學校>。 大正十年五月改名 <大安公學校>。
民國三十四年改名大安國民學校。指派<黃卿>先生為光復後首任校長。
民國五十七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大安國民小學>。

算來也即將成為一座百年小學…..

行程匆忙,未能進入一探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