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原位於彰化城南門內,雍正十三年由知縣<秦士望>捐俸創建,乾隆二十四年知縣<張世珍>重修。
嘉慶元年(1796)知縣<胡應魁>調任彰化,有感於彰化自林爽文、陳周全事件後,多數廟宇皆遭焚毀,
位於南門內的關帝廟受損更為嚴重,遂與地方士紳鄭士模等人倡議將廟遷建於今日現址。


關帝廟位居彰化縣城第一街「南街」(今民族路)之精華地段,早期文風鼎盛,廟內「以文社」
「崇文社」等詩社活動,早成教育文化重心,近年則由民間信徒組織「聖帝會」經常舉辦大型廟會
以及民俗才藝文化活動,平常則為附近居民老少聊天、活動的好去處。

根據<彰化縣志>記載:
<關帝廟: 在縣治南門內, 雍正十三年邑令秦士望捐建.乾隆二十四年,邑令張廷珍(世珍?) 修,
嘉慶五年邑令胡應魁移建南街同知署故址….道光九年,邑令李廷璧修.各有記….>

嘉慶元年(1796)知縣胡應魁與地方士紳倡議,將廟遷建於現址,
嘉慶四年(1799)興工,嘉慶五年(1800)秋完工,遷建後的廟宇不尚華飾,但格局仍宏偉。

道光九年(1829)知縣<李廷壁>重修,由於武廟為清官方祭典的廟宇,木構建築只髹漆無彩繪,
建築型制亦較為簡樸,斗栱的造型平實渾厚。

關帝廟正位於永樂街行人徒步區入口對面, 是商業活動聚集的地方….

附近還有許多古蹟,包括聖王廟,開化寺及慶安宮等,均在一百公尺左右距離以內

關帝廟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前殿、正殿及後殿。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周倉,後殿主祀文昌帝君,同祀魁斗星君,
魁星爺左手持硯,右手執筆,獨腳踏鰲魚,有「獨佔鰲頭」之意。

關帝廟目前保有雍正13年(1735)「創建關帝廟碑記」、清乾隆26年(1761)重修關帝廟碑記」,
均為關帝廟內的重要文獻。
正殿神龕上方「威鎮海邦」匾,為清嘉慶3年(1798)由彰化知縣胡應魁所獻。

廟內種要的匾楹碑記共計有:

嘉慶年戊午年臘月穀旦   威鎮海邦

     賜進士出身 彰化縣事   胡應魁敬立


道光拾伍年仲春月吉旦  浩氣凌霄

    特授福建臺灣北路副將  長白 葉長春敬立

光緒己丑季夏之吉    福佑熙朝   化令溪池  李廷璧敬書


道光十八年季冬   忠義參天

   賜進士出身知彰化縣事   夏縣  賈懋功敬立


  道光□□年歲次丁亥荔月穀旦  乾坤正氣  信官 黃其漢敬立

昭和九年甲戌仲秋  崇正衡文   羅秀惠左書


關帝廟碑
(
) ()

  乾隆? 二十三年辛巳年七月 

臺灣府彰化縣知事  濉陽秦士望謹撰並書  典史邢繼周仝立

重修武廟碑記 ()

   乾隆辛巳年瓜月吉旦

賜進士出身 文林郎俸滿  彰化縣知縣 關中張世珍  薰沐敬題


其建築格局構造足以代表清代武廟之建築形式,目前是內政部核定公告第三級古蹟。


廟內有全台唯一的「青龍偃月大刀」,是於92年刀從山西解州關帝祖廟贈送,做為交流之紀念。

 

傳說摸刀頭起大樓,摸刀尾賺傢伙,歡迎眾善信大德,前來瞻仰,並摸摸大刀,帶來好運。

廟宇建築風格趨于簡樸爽朗,表現簡單力學之美,雕飾亦簡潔頗合乎官建寺廟之體制,
從木結構之特徵判斷,應為為粵派工匠所為,可從許多斗拱
組構省卻斗之作法可為證,

近年經整修廟埕恢復原狀,殿宇亦恢復舊貌氣氛蕭穆典雅。

來到彰化,這裡也是一處值得觀賞的景點…..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