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葉,竹塹出現兩大家族,其一為<鄭用錫>家族;另一個即為<林占梅>家族。
此二家族之先祖皆原籍福建,其後經歷幾代的遷徙,最後才落腳竹塹。 林氏始祖三光於明朝時
自同安來臺,原居於今臺南府治,後因經理全臺鹽務而成為鉅富。發跡之後分支輾轉遷至竹塹…
根據林家後裔所藏的《林恆茂家族譜稿》所述:
< 祖盛玉公再移居彰化縣西螺堡埤頭背庄,生德公、愛公、添公、傳公、明公及文公六人。
德公分居淡水廳之淡水新庄山腳柯坑,愛公未娶而卒,添公、傳公、明公均仍居埤頭背庄焉,
文公分居淡水廳竹塹…..>
由此可見,林氏家族來台後,迄至第七世的德公及文公,才輾轉來到北台灣發展。
今日所謂的新竹「林恆茂」家族,即是林氏七世祖文公的後裔。
所稱「林恆茂」則係<林紹賢>經營鹽務所設「恆茂課館」之店名,後來又成為地主業戶名,
又是林氏祭祀公業名稱。至於<林紹賢>其人,便是七世祖文公之子,是竹塹林家基業的奠基者。
《淡水廳志》有傳曰:
< 林紹賢,字大有,國學生。籍同安,移居台之南路,復徙竹塹。善治生計,家頗饒。
宗族待舉火者數千家。義舉如建文廟,倡造城垣;及設宗祠,置祀業。恤難民不貲助。
族有窮釐,每口給月費,令撫孤成立,歷數十年不倦。>
由於組父<林紹賢>,墾田習賈銳意經營,復辦理全臺鹽務,富冠一鄉。
生子七人,長祥瑞,生占梅,早卒;季父祥雲撫之。
占梅少穎異。頭份進士<黃驤雲> 奇之,妻以女。
年十一,挈遊京師,學乃日殖。性豪邁,好交名下士,濟困扶危,糜萬金不少惜。
林家與北門鄭家亦有姻親關係,林家賣鹽、築城、做貿易,故成為地方地主業戶,顯赫一時
但晚年不幸,因所屬佃農之間衝突而演變成分類械鬥, 爭鬧直到不可開交。
林占梅雖出身豪富,卻無膏梁之氣,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其詩集《潛園琴餘草》更是傳頌。
道光二十九年所修築的<潛園>,是當時新竹地區文人主要的活動據點…..
在清代竹塹地區的諸多文人中,「潛園」主人—林占梅,尤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林氏經常利用名園招徠各地雅士,舉辦詩酒吟會,以文會友的結果,促進了文人間頻繁往來,
也刺激產生更多的文學活動及作品,對於竹塹或北台文風的發揚,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道光二十二年,英人犯雞籠,沿海戒嚴,倡捐防費,以貢生加道銜。
二十三年,防堵八里坌,捐巨資。以知府即選。二十四年,嘉、彰各邑漳泉械鬥,募勇扼守
大甲溪,護閭閻,出資撫卹;賞戴花翎。咸豐三年,林恭之變,臺、鳳俱亂,北路震動。
奉旨會同臺灣道辦理全臺團練。又以捐運津米,即捐三千石,奏准簡用浙江道
咸豐四年,艇匪黃位踞雞籠,以克復功,加鹽運使銜。
同治元年春,彰化戴潮春起事,淡水同知秋曰覲被戕於東大墩,進略大甲,窺視淡水。
境內土匪亦竊發,民心惶惶,多走避。 林占梅獨籌危局。與官軍會破之,遂復彰化。
十二月,振旅歸,潮春就滅。事聞,加布政使銜。
閩督以占梅急公好義,品學兼優,奏請簡用。得旨召見,病辭,遂不出。
築潛園於西門內,士之出入竹塹者無不禮焉,文酒之盛冠北臺。
著琴餘草八卷;又有潛園唱和集。同治四年卒,年四十有九。
其弟<林汝梅>字若村,少入泮。光緒六年,巡撫岑毓英創造大甲溪橋,贊襄最力。
及建省後,督辦鐵路清賦,亦有名於當時。
林占梅在竹塹城內西城門牆一帶建造<潛園>,又稱為<內公館>。 (外公館為鄭氏北郭園)
花園占地一、二十甲,共三十六景,園內有書齋、亭臺樓閣,園中仍以水池為中心,
四周有閣、亭、堂等。包括有: 涵鏡軒,碧棲堂, 觀音亭, 香石山房及爽吟閣等主要建築群…
<淡水廳志>記載:「中有水可泛舟,奇石陡立,又有三十六宜,梅花書屋,掬月弄香之榭」
可見其規模之鉅…
日治初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進宿爽吟閣,因傳林氏後人支持抗日,事後庭園大部分被劃入
都市計劃道路。至1977年為止,僅存有觀音亭、大門、古井、香石山房等少數的建築。
潛園現在早已殘破不堪,僅剩門樓及古井。
一切皆在荒煙蔓草間
不復榮景
請問這是在新竹西大路哪裡呢~~~~~~
請問這是在新竹西大路哪裡呢~~~~~~
如果沒記錯,應該在西大路往北過北大路後約30公尺左側巷道之內,
雜草滿佈,蚊孓叢生,可不是觀光之所….
如果沒記錯,應該在西大路往北過北大路後約30公尺左側巷道之內,
雜草滿佈,蚊孓叢生,可不是觀光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