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於今之蘇澳<砲台山>上建有<金刀比羅社> (或稱蘇澳琴平社) ,根據昭和十八年(1943)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編印資料記載,蘇澳金刀比羅社於昭和二年(1927)4月20日鎮座,
社祭神為大物主命、崇德天皇,至今砲台山上仍留有部份神社遺址………
台灣至少曾經有過6處金刀比羅神社,分別為淡水琴平社(淡水神社)、打狗金刀比羅神社
(高雄神社)、基隆金刀比羅神社(基隆神社)、大林金刀比羅社、和美金刀比羅社、
以及今天要介紹的<蘇澳金刀比羅社>,由於金刀比羅神社的主祀祭神原為佛教十二神將的金毘羅大將
由於被尊為為海上交通的守護神,後來也成為祈求雨水的對象,因此
金刀比羅社大抵設於港埠附近,淡水,基隆,打狗及蘇澳,基本上多是設在港邊山丘可以盡覽港灣之地
<砲台山>海拔約200至300公尺, 由蘇澳鎮中山路白米橋橋頭轉入通往花蓮的9號省道,
在約1公里處的右側,有條山徑可直達山頂。
因頂上有清末砲台殘蹟, 所以將這座小山丘稱之為「砲台山」。
光緒十年(1884)法國軍艦進逼蘇澳港海域,協臺陳輝煌得居民之助,抬大砲上山,
在山上修建兩座土砲台,居高臨下拒敵,因此取名,二尊古砲現則收藏在蘇澳鎮公所。
昭和二年(1895)蘇澳郡代表一同在原砲台左側興建神社,
光復之後神社被毀,山上仍可見到石凳、石桌、石燈、石台、石柱等遺物,
還有一座字跡已遭到刨除的「遭難警察殉職碑」石碑,供後人憑弔。
石燈籠上刻有「臺北州七星郡」字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七星郡包括士林街、北投街、
內湖街(包含今南港區) 、汐止街,顯示此物是由家住七星郡的信徒(氏子),或是七星郡的商行
所奉獻的,可見當初興建時參與奉納不僅限於當地人士
從天君廟旁上行,沿路的石燈籠,顯示此為主要參道之一
本殿基台上已換成國際獅子會捐贈的雕塑
砲台架構亦非完整, 只能憑空去想像…..
但位居要地,居高臨下,確實可掌控附近一帶海岸線
陡直的階梯,兩側石燈籠並列,可以確定是昔日正面之參道
原本因有路通往山腳下,也許是開闢道路後遭到支解, 臨崖邊已不復有路跡可尋
階梯盡頭雜草間尋得鎮座基石, 應證資料所記載之日期
從昭和四年發行之<大日本職業別明戲圖 信用案內 no.165> 所示之蘇澳港地圖
發現地圖上標示於砲台山金刀比羅社右後過溪處有 <樺山記念碑>
似乎建立於日治初期,應該是很真貴的記念物, 但遍尋不著任何相關資料
沿路進入探尋
判斷應是位於現土敏國小內,或臺灣水泥蘇澳廠內
但四處繞繞並無任何發現
應該是光復後已遭到毀去了吧?
樺山氏的紀念碑在台泥蘇澳廠的對岸,蛙仔湖的中油油庫。
此碑戰後就一直被隨意破壞,80年代中油蓋油庫時完全拆除。
中油的工程連帶把蛙仔湖山上的清軍營盤遺址毀了。
樺山氏的紀念碑在台泥蘇澳廠的對岸,蛙仔湖的中油油庫。
此碑戰後就一直被隨意破壞,80年代中油蓋油庫時完全拆除。
中油的工程連帶把蛙仔湖山上的清軍營盤遺址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