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沿建國中學圍牆往重慶南路方向行進, 在路口可見一棟近現代洋風建築,此為< 原臺灣教育會館 >

< 臺灣教育會館> 建於昭和六年(1931),為台灣教育會辦公場所,係由當時總督府營繕課<井手薰>

<藤遠九美>所設計。當時作為台灣教育成果之展示用途,並定時供集會。

 

建物因同為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主持設計,所以風格上與公會堂(今中山堂)頗相近,採近代

建築之折衷樣式,外表貼褐色面磚,牆並有洗石子之幾何紋樣裝飾。

光復之後曾短時期作台灣省議會之集會場所。


其後由美國在台新聞處租用,台美斷交後改稱<美國文化中心>,迄至19921月改租於其他團體。


<原臺灣教育會館> 目前為臺北市三級古蹟。現歸劃為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使用…..

過重慶南路右轉牯嶺街,左側有< 牯嶺街小劇場>

<牯嶺街小劇場> 建造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屬於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當時是日本憲兵隊的分隊所

1958年改建為日式磚造建築,並成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區第二分局


1995年在中正二分局遷離之後,移交給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管理。

最後經由『小劇場聯盟』爭取該地做為小劇場之用….

 

續行至南昌路左轉,南門(麗正門)的方向

右側圍籬內有工事進行中…..


此處為<臺灣菸酒公司  南昌營業所>, 其前身即為 < 臺灣總都府專賣局 南門樟腦工場>


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本政府合併藥,鹽,和樟腦之專賣事務,成立了總督府專賣局,

之後於大正元年(1912),成立了總督府專賣局<南門工場>,就是現存這部份建築物

光復初期,樟腦事業還是專賣制度,只不過,另外成立了樟腦公司。

民國41年公賣局接管了這間工場,稱為<樟腦製煉廠>,多年後,樟腦專賣終止,這裡進而荒廢。

 

2006年台北樟腦廠被正式移撥國立台灣博物館,納入台灣博物館系統計畫中,

目前正積極進行修復工程及展覽規劃,將來財政部將比照紅樓戲院的模式,

委託文建會底下的基金會經營…..


 

除了紅磚工場外,俗稱小白宮的辦公室,更具有其特色及美感

 

再往前走,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的建築更有看頭(可參閱專篇介紹內容)

 

更前即是總統官邸所在,周邊戒備森嚴……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