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
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犁>,於大正九年( 1920 )時市區改正改稱為<六家>。目前位於六家
涵蓋了林家祠、問禮堂、新瓦屋及大夫第等歷史建築群的範圍, 已經核准規畫為<六家民俗公園>

<六家民俗公園>內有幾棟古蹟、歷史建築構成一個完整客家聚落,這幾年陸續獲得上級單位補助,
將逐漸修復完成,讓居民喚起古老的記憶,除保存具客家特色的傳統建築資源,並將辦理建築空間
及環境之再利用,公開徵求經營管理單位進行經營管理,希望促進在地居民投入參與的意願,
建立在地文化資產自主經營管理觀念,帶來傳統建築新生命、新文化產業休憩場所。

將與毗鄰的交大客家文化學院、新埔褒忠義民廟形成客家鐵三角,結合傳統和現代,將是學者、
文史和藝文工作者認識客家、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據點。

乾隆二年( 1737 )泉州晉江周家來到此地開墾,乾隆十四年( 1749 )竹塹社平埔族亦移此荒埔,
並建立東興社。到了乾隆十七年( 1752 )又有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率林居震、林先坤從鹿港
移墾六張犛,築六張犛圳,大肆墾殖。
後返鄉邀林孫服、林孫壇入墾,創建<善慶堂>,從而建立竹北六家林家的基業。

 

<林先坤>憑其才幹與努力,團結宗族力量,經營開發,很快便從佃戶身份,躍昇為小地主地位。
由於其熱心公益,社會地位日昇,在林爽文之亂時,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民軍保衛鄉土,並助清軍
平亂,因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

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亦頗能承其父之風,在竹塹城改建之時,出錢出力幫了很多忙,
並於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後更與其祖衡山公、其父先坤公同獲「奉直大夫」的誥封,
為林家增添不少榮耀與名望。

道光十一年( 1831 ),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
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

<林秋華> 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
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亦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
均為林家之後代。



問禮堂」的名稱來自於林家祖先<林放之>請教孔子「禮」的根本,孔子讚曰「大哉!斯問
林家後代子孫皆感榮耀,逐以問禮為堂號。

興建於道光十二(1832),距今已有約一百八十年的歷史,是為傳統的四合院主體格局,前後三進,
面積約是三百平方公尺,堂內有石門枕、磚刻拱門以及精緻的窗雕刻等建築藝術,為國家三級古蹟。
因問禮堂內供奉著玄天上帝神旨及清朝頒賜的「褒忠」聖旨,所以林家亦稱為「北帝廳

其右前之「大夫第」,屬於宅第建築,原稱為<善慶堂>,創建於1766年,為六張犁聚落發展核心,
因清嘉慶年間林氏兩代同獲追封為「奉直大夫」,故改稱「大夫第」。
本建築紀錄保留林先坤派下子孫之功績與歷史,雖於1971年改建,但仍保存許多早期聚落的特色。

旗干座則保留在大夫弟前的空地道旁….

再往前即是新近整修完成之<林氏家祠>

民國九十五年新竹縣政府將林家祠指定為新竹縣縣定古蹟。
祠堂內主祀林姓列祖列宗,亦祭祀媽祖與義民爺,每年春秋二祭,充分表現出客家族群敬祖睦宗之
文化特色,林家祠無論是歷史、文化、建築格局與工藝上均具特色,具保存價值。

<林家祠> 的建立,淵源於林家<次聖公嘗>的設置。
林先坤在乾隆年間聯合族人組織林次聖嘗會,乾隆五十五年(1790)購買第一筆土地在六張犁,
作為次聖公祭田。此後又續買六張犁庄、鹿場庄、枋寮庄、八張犁庄、九芎林庄等多筆土地。
收益充作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先祖祭典費用,奉獻豬羊牲禮致祭,派下人等齊集,到祠堂禮拜。

光緒八年(1882)際薰公(林雲漢)等倡建祠堂,稱次聖公廳。
明治四十四年(1911)改建為現今一正身、兩橫屋、一門樓型式之規模,堂上奉祀太始祖比干公、
林氏始祖堅公、閩林始祖祿公、九牧公、五十九公、六屋祖百一公、千六公暨一派宗支祿位,成為
六屋祖祠,故改稱<林家祠>

民國四十年,林家祠在管理人林祺熾(先坤公派下)的主持下翻修正堂。
民國七十年,林家祠創建百週年,管理人林祺熾等發起紀念行事,並舉行百年紀念大典,
重新油漆外觀,並建造外圍牆及天井鋼架遮棚。

民國八十八年因都市計畫之進行,六張犁聚落劃為民俗公園用地,並進行區域徵收作業,
林家祠為新竹縣政府所徵收,但為保留客家文化,聚落內之老舊建物全數保存,仍作為祠堂之用。

惟祠堂徵收之後,因乏人管理維護,致使加速祠堂之毀損,
民國九十三年,進行保護措施及局部屋面拆卸工作,於九十四年十二月完工。

民國九十六年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次年獲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林家祠古蹟修復工程,
日前剛完成修建工程….


民俗公園內尚有幾棟古蹟、歷史建築構成一個完整客家聚落,包括臨近的<忠孝堂>等,幾年內將陸續
進行修復
形成一個完整的民俗文化園區

可惜的是, 多次前往仍處於修建中, 各建築內部均未能進入觀看
尚無法將文物方面同時進行考證, 是一遺憾

期望將來開放內部參觀時能再一償夙願…..

據資料顯示: 位於東平里尚有一問禮堂古厝, 另於平崙里泉周厝有一汾陽堂古宅
他日因緣再行探訪

路口的客家文化學院已然落成, 他日一併造訪….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