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代以來太平路就被稱為<大街>,因為市街上南北百貨、附近鄉村山產都會聚集在此交易 .商業機能
就都分佈在太平老街上,所以自古流傳著諺語:
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街中央是土地公間

而現今所看到的<斗六老街>,其實是經過<老街再造計畫>而加以整修完成的全新風貌。




依據<雲林縣采訪冊> 記載:
<雲林舊無縣治, 設斗六縣丞, 分隸嘉彰兩縣…..光緒十三年, 前爵撫部院劉(銘傳)奏請設縣, 隸臺灣府, 
建署於殺連堡之林屺埔….十九年, 撫部院邵(友溓) 題請移治斗六 ,是雲林建設移治之始….>

又載: <斗六街, 在縣城中, 為市甚久>

斗六<太平老街>位於斗六市太平路上,以前當地人都稱為「斗六大街」,
老街的街頭是從斗六圓環算起至街尾斗六郵局旁的<永福寺>為止,全長約600公尺的街道

永福寺位於街尾地區…..雲林縣采訪冊中載有:
<觀音廟  一號永福寺, 在縣城南…道光二十八年業戶陳玉芝倡捐監修…>

街中有福德廟 < 在縣城中大街,兩進西向,閤堡公建,光緒年間重修>
目前,廟外牆崁有古碑記兩方,見證斗六門的歷史沿革….

斗六門分縣
姚□□為差後事 () 下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     總董街眾仝立石

嘉義縣斗六門分縣加三級紀錄三次記大功十四次 姚□□

為勒碑示禁事 (下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  日勒上石

街頭處則原有一媽祖廟,采訪冊中記載為<受天宮 在縣城北,前後兩楹 > 已不見蹤跡…..

至於位於縣城東門附近的<新興宮> 則是道光二十八,由沈長盛倡捐監修,咸豐年間曾經重修

可惜這些老廟均以改建,不復昔日舊觀….

新興宮附近有一<斗六天主堂>,彷中式的建築風格頗為特殊



太平路在民國八十六年由市公所委託雲林科技大學幾位教授執行「太平路歷史
街區再造計畫」
後,原來遮住美麗建築繡面的大招牌拆除,秀出了亮麗的古典建築風貌,因此
吸引了不少觀光客,各種街頭藝文活動主動不斷地進駐,促進了太平老街區商機的再生。

目前老街最大特色是擁有八十多棟日治時期巴洛克式的歷史建築,而且老街上的建築囊括了日治
時期三個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迄今仍被
保存完整並且亮麗地呈現。



建築材料 正面有清水磚配合洗石、磁磚或水泥粉刷,頂層山牆、窗前花台、四周亭柱紋飾繁複。

老街兩旁的建築都是兩層樓高,以清水磚建造,配合部分洗石或水泥粉刷,頂層山牆、窗前的
花台和四周亭柱的繁複紋飾都引人注目。

具看頭的雕飾多在二樓立面,有龍鳳、人物圖案,也有以剪黏做成的花飾,甚至有用泥塑
雕飾出屋主的姓氏,或將家訓、對聯刻在山牆下的立柱上,有不忘本、也有顯赫家門的意味;
亦有將二樓窗戶上方雨遮做成連接式的雙拱造型,十分典雅;

或是山牆上裝飾著打開的書籍,或雕有竹、蘭、日本國旗造型,甚至有磚牆上留有彈孔,
為走過的戰亂歷史做見證。



老街區的再造,太平老街算是個成功的案例

若前往斗六旅遊,利用空檔漫步老街,觀賞沿線兩旁街屋變化,體驗當年的居民生活,別有一番風味。


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行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