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或作<赤嵌樓>,位於台南市的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 <普羅民遮城>
<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或稱為紅毛樓),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
漢人稍後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戰後又由他處(通安宮)遷來九座贔屭石碑,終成今日樣貌….
今日所稱<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目前為國家一級古蹟。
早期的台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台江內海>。
內海西緣沙洲環繞,其中位居鯤鯓之首的一鯤鯓(即今安平一帶),是西拉雅平埔族台員社的聚居地。
台江東岸則是平原區,是平埔族赤崁社所聚集的地方。因而分別稱呼台江西、東岸為<台員>與<赤崁>。
早期的漢族移民,可以追溯至明代中葉。
當時已有一些倭寇、海盜,以台南為基地為禍附近海域,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與台灣原住民皆深深
受其騷擾,明朝廷幾次派兵討伐,與原住民有了初次接觸,也開啟了漢人往台灣移民的歷史。
閩粵一帶陸續有居民因為不同目的而移居到台南,在一鯤鯓、北線尾沙洲一帶逐漸形成聚落。
1624年,原佔領澎湖的荷蘭人遭到明朝廷諭退,放棄其在澎湖的經營,轉而登陸台灣南部。
首先興築商館並拓展規模成為堡壘,即為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
稍後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台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與<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
1652年的郭懷一事件後, 荷蘭人為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遂於普羅民遮街北方建造<普羅民遮城>,
漢人則稱該城為<赤崁樓>或<紅毛樓>。
此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周圍約一百四十一公尺,樓高十公尺半,
南北角有瞭望臺,還有古井與地窖兩所,儲存糧食預留水源,作為戰時的準備。
<重修臺灣府志> 記載:
<赤崁城 在府治西北隅. 周圍廣四十五丈三尺, 高約三丈六尺餘…無雉堞之設,名雖為城,
其實樓臺而已,故又名紅毛樓…鄭氏因以儲火藥軍械,今仍之…>
鳳山知縣<宋永清>有詩<紅毛樓>:
< 東西遙對海海疆秋,高接雲虛尺五樓,百戶千牕迷野草,賀蘭曾作萬年謀 >
<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38年的經營。
稍後,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做為鄭家的門第;原<普羅民遮城> 則改名<承天府衙門>,
做為全島公家最高行政機構。
不到半年,鄭成功病逝。其世子鄭經自廈門返台即位,在1664年廢東都,改稱<東寧>。
同治初年,供奉觀音佛祖的信徒們,在域樓上建造<大士殿>。中法戰爭時期,
<劉銘傳>命臺灣知縣 <沈受謙>拆毀荷蘭時期的城墓,大士殿因而受到波及。
光緒十二年(1887) 為了振興文教,在赤嵌樓北側設置<蓬壺書院>,同時,將樓基填平,在高臺上
建造文昌閣、五子祠及海神廟。 大致形成今日之面貌…..有匾可徵之
戊辰維丕 文昌閣 沈受謙敬書
日治時期,赤崁樓充當陸軍衛戍病院,蓬壺書院因地震多半倒塌,五子祠也因颱風的侵襲而損毀。
大正七年(1918)日人整修赤崁樓,並做為臺灣總督府日語學校臺南分校(臺南師專前身)。
大正十年(1921),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該址時,重新發現了<普羅民遮城>的舊堡門,
然後又發掘到東北角的荷蘭砲台殘蹟,以及通到堡壘地下室的門戶,因此將之為歷史館。
昭和十年(1935)赤崁樓被指定為重要古蹟。
戰後重加修繕,成為<台南市立歷史博物館>。
民國四十九年將<福康安> 平定林爽文的九座御賜石碑,移至海神廟臺基邊排列展示。
目前位於臺基前另安置有碑記數方,其中不乏深具歷史意義的
興建大士殿碑記 (略)
光緒拾叁年 臺灣縣正堂 沈 章受謙奉爵撫部院劉 銘傳 等籌款諭建
(下略) 光緒拾玖年 月 日
總經理人 施士诘 盧振基 董事 吳蘭芳 黃春益仝立
赤崁樓修復碑記 (前碑陰) (略)
昭和十九年十二月 山中樵撰 臺南市長 羽島又男
皇清 義民祠碑記 (略)
乾隆五十五年秋七月穀旦 知臺灣府事 柳州楊廷理書
軍工廠圖碑記 (略) 同下 乾隆肆拾貳年肆月 日 勒石
皇清 鼎建臺澎軍工廠碑記 (略)
護理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 兼提督學政 臺灣府正堂
隨帶加六級 紀祿八次 記功二十一次 蔣諱 元樞撰文
乾隆肆拾貳年肆月 日 勒石
文廟崇聖祠碑 (略)
賜進士出身 欽命巡視臺灣兼理學政
協理浙江道事 山西道監察御史 加一級紀祿五次 熊學鴻謹撰
乾隆八年歲次癸亥 陽月 穀旦
因數量不少,相對於南門綠園的大碑林,此處稱為小碑林
赤崁樓昔日面臨台江內海,遂有文人賦詩不絕
副榜貢生 陳聖彪 <赤崁城觀海>
<孤城獨上俯瀛洲,極木蒼茫一望收,落日半痕天共白,晚潮千頃月同流
滄溟隱入蛟龍窟,島嶼寒生海市樓,波浪不揚征戰息,舳艫閒作釣魚舟>
今日登樓已不見內洋,可謂桑田滄海
遊客之中也多了些對岸的訪客
時代果然悄悄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