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事館>,舊名<圓山別莊>,位於台北圓山東側緩坡的基隆河南岸,北眺台北劍潭。是一棟
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該建築一樓為磚造,二樓則為原木結構。
因為有尖塔,銅瓦,塔樓,新鮮的色彩描繪,極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築,因此有<童話奶油屋> 之稱。


日治時期的1914年,臺北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先生,在臺北圓山基隆河畔,起造完成這棟英國
都鐸式風格的洋樓,作為招待貴賓的聚會場所。

<圓山別莊> 擁有塔樓,屋頂陡斜,兩端對稱的都鐸王朝式建築。外觀上,別莊出現許多刻意作成
樹枝狀的露木結構外,構架亦以磚塊或石灰或石泥填平。
外觀上,因為深色木材與黃色牆面而呈現強烈色彩對比。
除此,牆身更有台灣少見的新藝術圖案。此種類似童話故事般的大型建築,為台灣所罕見。


就屋內而言,除了入口愛奧尼克式門柱頗為玲瓏可愛外,樓梯間的窗戶型式皆各有異。
除了這個之外,用磨石子,彩色瓷磚,鐵製爐口做成的壁爐也頗為典雅。


此一別莊是日治時期大稻埕茶商<陳朝駿>所建,始建
於大正2年(1913)翌年(1914)建造完成。


當時因陳氏在大稻埕另有商行、工場與宅邸,圓山別莊成為陳朝駿接待茶商公會重要成員及

其他紳商的社交場所…..

按: 陳朝駿,1886年生,本籍為福建省廈門,住所在台北州台北市下奎府町,幼承私塾習漢學,
十四歲即繼承家業,曾先後經歷新高銀行董事,台北州協議會員,稻江信用組合長

  茶商公會長,經營輸出業,在爪哇,井土汶等處設有支店,主要從事烏龍茶及包種茶製造兼貿易

陳朝駿的養父<陳玉露>早於光緒年間即從事茶葉貿易,先至爪哇與友人合資開設<義裕茶行>,
後在臺北大稻埕朝陽街獨資設
立<永裕茶行>,而後陳朝駿於明治33年(1900)接管此一事業。

 


經過19101920年代,憑著陳朝駿傑出的商業才幹,將企業推向高峰,擁有極高社會地位。
受近代商業文化影響,因交際社會名流以提升其家族聲望所需,聘日本建築師建造<圓山別莊>

為了興建此別莊,特地委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屬於仿英國都鐸式風格。
該建物除了本身圓山別莊外,興建之初尚興建英式庭園,涼亭等,面積十分寬廣。

別莊除了本身度假之用外,也用來招待經商往來賓客。民國聞人胡漢民,孫中山皆曾下榻過。

陳朝駿的<圓山別莊> 在建築空間與樣式上都是以歐洲新興產業的資產別墅(County House)
作為設計的範本,但在空間上面經營洋式生活型態之外,保留一日式房間,形成和洋並存的
空間形式,與日本近代的宅邸,別莊建築類似。

別莊的樣式上面,一般的報導或介紹中都是以西歐的都鐸式(Tudor Style)建築稱之。

都鐸式建築原指中世紀英國哥德式建築樣式末期發展出來的歌德建築,其特徵是圓拱尖端為
四新圓拱的小尖拱,構造上面為半木構造形式,以及出挑的拱形天花構造等等…
在細部上面以受到隨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樣式的影響,使用陶燒(Teracotta)等材質的
文藝復興樣式的裝飾。

 

但是圓山別莊的建築外部入口玄觀,或是開口部磚構部分外觀語彙,並非歌德建築,
而是古典系統的建築樣式的要素。室內裝修不是木造都鐸式建築露出木結構的做法,
而是使用白色灰泥牆的古典建築風格。可以確定為歌德與古典建築造型融合的折衷主義樣式。

此種建築風格,在臺灣為絕無僅有…..


大正十二年(1923)陳朝駿遽逝,陳氏家道中落,此別莊曾轉為王姓所有,後為日本憲兵隊徵用,
光復之初為前立法院長黃國書宅,一度改為藝品館,
民國六十八年市政府徵購,被指定為市定三級古蹟稱為<圓山別莊>,封館整修近三年後,
於民國七十六年交由市立美術館管理;

目前係由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陳國慈>女士認養經營,並化身為<台北故事館>。

重新整裝開幕的故事館,將以城市的人文生活為主題,並藉由說故事的方式,
來呈現老房子的歷史記憶,並且引領民眾從古蹟了解市民的生活史。

為迎接臺北花卉博覽會的到來,近日亦再次封館整修
不久將來,將重新開放….

0

發表留言